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2012-02-13 06:34:03)
标签:

京杭大运河(97)

扬州13

古邗沟

旅游

分类: 中国大运河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古邗沟

    王开凿邗沟之前,我国东南地区和中原诸州无自然的水道直接相通,南船北上,系由长江入黄海,由云梯关溯淮河而上,至淮阴故城,向北可由泗水而达齐鲁。这既绕了路,又要冒入海航行的风险。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从今扬州市西长江边向东北开凿航道,沿途拓沟穿湖至射阳湖,至淮安旧城北五里与淮河连接。这条航道,大半利用天然湖泊沟通,史称邗沟东道。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大运河古邗沟碑


  国的在历史大运河上曾有三次较大的开凿工程。 


    次是在春秋时期,吴国在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邗沟虽在东汉已受重视,但至末年,地方割据,三国时为孙曹兵争之地,运道并不通畅。东晋时,邗沟渠化堰坝开始出现。当时引江水的方法是引江潮,潮涨时水从坝上溢流或有单闸,开门引潮,闭门蓄水。

    二次是隋朝大业年间时修建的。隋炀帝“发淮南民夫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江”。这是在旧有基础上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逐步形成了后代运河的规模。邗沟南端水源开发最初是疏浚塘陂,引水济运,但常淤塞。当时邗沟运道自淮阴至邵伯350里,其中邵伯至瓜洲90里,都是平水不流动,有堰坝控制,自淮安至扬州水程要四五日。邗沟北流河段,河床坡度较陡,流速较大,夏季水大时,逆水船不易上行,因此北端修建北神堰,位置为古末口,主要以堰闸调节湖水。这次工程最大,分四段进行。605年修通济渠,从洛阳西苑通到淮河边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同年疏通扩大了邗沟旧道,南起江都,北至山阳。608年从通济渠向北延伸,修建永济渠到涿郡(北京)。

   三次是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和元朝。唐朝时长江中的沙洲扩大,并与北岸相连。唐代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在扬子镇以南接开伊娄河,经瓜洲入江。从此,瓜洲运口与仪征运口并用。北宋时期(公元 960年至公元1127年),在邗沟上建有数十处闸、坝、涵等建筑物,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复闸。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开通杭运河,邗沟成为其中的一段,南口在瓜洲和仪征,北口仍在淮安北的末口。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古邗沟仅存的河段,虽然废弃,经过整修也韵味无穷

    邗沟是大运河有记载的最早的河段,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邗(hán)沟是联系淮河和长江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又名渠水、韩江、中渎水、山阳渎、淮阳运河、里运河。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本博已经写了不少邗沟里运河的文章,之所以在扬州专章介绍邗沟,因为这里有古邗沟的遗迹。邗沟的河道,在历史上几经改动,只有这里是最早的邗沟河道,虽然不能航船,但是仍然风韵犹存,尽显扬州传统文化的风采。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古邗沟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公元前486年开凿,黄金坝至螺丝湾是古邗沟的遗迹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古邗沟两岸林木森森,垂柳依依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柳丝飘拂的绿荫里不时有古建小品点缀其间
古邗沟尽显扬州传统文化的风韵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古邗沟是文化游,走到这里,脚步踟躇,不由得举起相机,品味扬州的风情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古邗沟的扬州韵味,无处不在
“淮左名都”,确实很有道理,古人赞美扬州的话,自然浮现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风光如画的古邗沟,羡慕居住在两岸的人们
不由得想起“烟花三月下扬州”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你会把梦留在这里,带走古邗沟的记忆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在古邗沟里取水的老人,一桥、一石、一亭,尽显扬州江南水乡的神韵
难怪隋炀帝那么着迷,要修一条运河到扬州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在这里歇歇脚,让古邗沟透入骨髓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古邗沟边,晨练的老人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古邗沟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古邗沟,有了新的名字,邗沟河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古邗沟,应该称为邗沟河啦
 

 

 

 0748领略千年邗沟风采陶醉扬州水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