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的总统套房龙王庙乾隆行宫
下面的图片,就是乾隆下江南行宫的一个标本(京杭大运河上还有乾隆的其它行宫)。300
年前的总统套房龙王庙乾隆行宫,和总统套房比较起来,现在的套房讲究舒适豪华、便于保卫;古代的行宫还讲究等级制度,搞错了是要杀头滴!

看得出来是两道围墙,便于实施保卫,行宫特点之一

山门就是行宫的大门,等级制度的第一个体现,行宫的特点之二
旁边的小门是皇帝以外的其他政府官员走的,皇帝走中间的大门!现在你可以随便走

乾隆行宫,原来是始建于顺治年间的龙王庙。康熙23年,改建为行宫。后来,经过雍正、乾隆、嘉庆各代皇帝的复修和扩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第三进院落的西宫,西厢房(西庑殿)
第三进院落,是龙王庙行宫的最后一进院落,也是乾隆皇帝的寝宫。二、三院落的相交处横向轴线上建筑分别是灵宫殿和东西庑殿。庑殿是庙内的僧侣们用来读书赋诗和研究佛学的场所,也是皇帝驾临时,文武官员用来处理政务和娱乐休息的地方。不是一点正事不干吧。灵宫殿东壁的王灵官手持七节长鞭,西壁韦驮神手捧降魔杵。正门上方悬挂"福靖灵波"横匾一块,乾隆皇帝驾临时,此殿又叫"分宫厅"。皇帝皇妃进入后宫后,其他文武百官一律禁止人内。

第三进院里种植的柏树、柿子树、梧桐树、香椿树、槐树、杨树
柏树位于左侧,后面有图
院落内植有柏、柿、桐、椿、槐、杨六树,取意"百市同春""百世怀杨",象征大清江山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兴旺不衰。虽经近三百年来风雨剥蚀,柏树、柿树、槐树、杨树仍苍劲挺拔,枝翠叶绿。行宫中栽树也很有学问,不是随便乱栽的,这种象征性格局,充分体现中国的文化。
尤其是那棵300年的黄杨树,无价之宝。

种什么树都是有讲究的,与普通的寺庙、园林有区别

柏树,树龄600年

有说明,侧柏

西宫的家具陈设,有宫灯、洗脸架、大立柜等
这些家具在当时已经是很时尚了

西宫的另一端,家具陈设,立柜顶上有送饭的食盒(提盒)

东宫,东厢房(东庑殿)。和西宫的说明一样

东宫的家具
床、洗脸架、大立柜
乾隆住在禹王殿二层
中轴线北端是禹王殿,也叫观音殿。禹王殿属于宫式大作,重檐硬山,屋面饰黄色琉璃筒瓦和龙吻,大殿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坐落在青石板筑成的1米高的须弥台上,殿高20多米,是"龙王庙行宫"内最高的殿宇。底楼额枋上悬挂"功崇利薄"镏金大字的朱红匾额一块。

乾隆住在禹王殿的上层,即二楼,比皇妃官员们住的高一级,
既是等级制度的体现,也是保卫的必须,作为行宫的特点之三
乾隆皇帝的龙床,很方便挂蚊帐
床上雕刻的图形,也象征吉祥如意
点击看大图

镂空雕饰复杂,还有贴金图案
局部放大,点击看大图

圣旨、旌表,传达皇命的这些旧时的物件,
说明这里确实是行宫,特点之四

钦命、叙義,这些旧时的物件,说明这里确实是行宫

博古通今,皇帝的办公用品吧
二楼的楼板是由304块纵横组合的绘有龙风呈样彩色画面的木板雕制而成,对对龙凤翩翩起舞,多姿多态,各不相同(导游介绍的)。东西两头暗间,分属方丈室和藏经室,由暗间扶梯登楼即可进入顶层。我们参观时,地板被红地毯盖住啦,也许是出于保护吧,总踩来踩去,几百年的宝贝容易坏。也就是行宫才把地板修建的这么豪华,普通住房不会把钱花在任意踩踏的地面上,
特点之四。
我不用门票是别的团队的导游,我在旁边白听,沾光啦!
大禹王像就置于顶层的中央。乾隆六下江南,五次临幸于此,都是夜宿于这殿宇楼上,人们称为“正宫”。与正宫相呼应的是位于正宫两侧的东宫和西宫,是随同南下的皇妃们居宿的地方。

看起来像是存放衣物被褥的柜子

屋面饰黄色琉璃筒瓦和龙吻,
普通寺庙是不允许有这个的,这是等级的体现,行宫特点之五。



屋顶的风铃很美啊


行宫的戏台,300年前重要的娱乐设施(普通寺庙没有戏台)
把演员请到家里来演出,也就是中国人这么干,排场啊
也是行宫的特点之六,不能只是满足吃住

从乾隆的寝宫远眺,看出龙王庙明显的双层围墙,
保卫国家首脑所必须,行宫的主要特点之七

门口有河汊,据说乾隆的船可以从运河直接开进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