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3广州陈家祠著名的三雕三塑
中外闻名的陈家祠,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气势雄伟,装饰巧夺天工,富丽堂皇,无怪乎人们称它是岭南建筑的明珠,又说它是集岭南装饰工艺之大成。在此,仅从岭南建筑、装饰工艺的角度向大家介绍这座广东规模最大最具岭南文化风格的古建筑。其中主要介绍它“三雕”、“三塑”的高超技艺。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顾名思义,它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的族祠和书院。它是广东省现存宗祠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最丰富最有代表性的一座,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宝库、“百粤冠祠”,闻名于国内外。19世纪2O年代德国《世界建筑艺术》和日本《岭南纪胜》等外籍中已有所记述,备受推崇。
陈氏书院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三塑”即石雕、木雕、砖雕、陶塑、泥塑、灰塑以及铁铸工艺的高超技艺。
木雕
陈氏书院的木雕,是以樟、柚、花梨等名贵木材镂雕屏门、神龛、花檐、花栏、脚门、花窗、梁架和雀替等。首进头门梁架有八块以王母祝寿、尉迟恭争帅印、曹操大宴铜雀台等为题材的柚木雕刻。首进大厅的四扇屏门有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木雕。中进聚贤堂的12槅扇有渭水访贤、韩信点兵等人物故事的雕刻。东西两厅隔板分别镂刻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故事。后进三间有11座雕工精美、气势雄浑的木雕龛罩。

四扇屏门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木雕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有: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抱鼓石,基座雕以日神、月神和八仙;聚贤堂前以花鸟、果品为题材的石雕栏杆。这些石雕造型秀丽,线条圆润简练,玲挑剔透,流畅洒脱,不愧是岭南石雕艺术精品。



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抱鼓石
砖 雕
陈氏书院的砖雕主要用于檐墙、墀头、门楣、花窗等处。书院正门两边东西檐墙上有六幅大型砖雕。东檐墙正中为“刘庆伏狼驹图”,左右分别为百鸟图和以凤凰、仙鹤、鸳鸯、鹁鸪、黄莺为代表的五伦全图。画旁分别刻以明代陈白沙、唐代杜牧、北宋程颢的七言绝句。两檐为取材于《水浒传》故事的聚义厅,两旁分别刻有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名句及清代诗人的七言绝句。这些砖雕以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手法镶嵌而成,布局严谨,层次分明,造型生动,气势磅礴,极富岭南特色,堪称砖雕艺术的奇葩。

砖雕

细部
陶塑
(清) 石湾陶塑
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屋脊装饰的上层是陶瓷件

灰 塑
连廊灰塑
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下层)、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连廊灰塑,屋顶基座

铁 画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画是以低碳钢为材料,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铸铁栏板
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麒麟玉书凤凰图

麒麟玉书凤凰图,反面


选择南方的美丽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