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集之196:黑嘴鸥

黑嘴鸥
身轻如燕小灵鸥,共与红霞飞滩涂。
黑头黑喙似墨玉,半眼白色星月勾。
往复翔巡觅蟹影,偶尔捉虫水洲头。
今朝巧遇黄河尾,大海逐浪追渔舟。
黑嘴鸥 (学名:Larus saundersi)别名:桑氏鸥、闲步鸥。中型水鸟,体长31-39厘米。嘴黑色,脚红色。夏羽头黑色,眼上和眼 下具白色星月形斑,在黑色的头上极为醒目。颈、腰、尾上覆羽、尾和下体白色。初级飞羽末端具黑色斑点。翼下仅部分初级飞羽黑色,与整个翼下表面和下体白色形成鲜明对比。飞翔时甚为醒目。冬羽和夏羽相似,但头白色,头顶有淡褐色斑,耳区有黑色斑点。
全球性濒危。种群数量稀少,仅在中国东部沿海有几处繁殖地: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盐城。越冬分布于南部沿海包括香港。

外形特征
夏羽:头及颈上部黑色。颈下部,上背、肩、尾上覆羽,尾羽和下体白色。下背、腰、三级飞羽和翅上覆羽灰色,翅前缘,外侧边缘白色。第1—3枚初级飞羽外侧白色,内侧灰色或灰白色,具宽阔的黑色边缘和黑色尖端,内侧初级飞羽灰色,尖端具黑色斑点。次级飞羽灰色,具宽阔的白色先端。眼上下缘具星月形白斑,并在眼后相连。
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头白色,眼后耳区有黑色斑点,头顶缀有淡褐色。幼鸟和成鸟冬羽相似,但背微沾褐色。头顶有暗褐色斑,初级飞羽和小覆羽具黑色端斑和羽缘,尾末端黑色。虹膜和嘴黑色,脚红色。幼鸟脚褐色。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沿海滩涂、沼泽及河口地带。

种群现状
黑嘴鸥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据1993年6月在渤海沿海岸的调查,繁殖种群数量约634只。据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1990年亚洲湿地鸟类冬季调查,中国见到1559只(包括香港92只和台湾27只),日本27只,朝鲜24只(IWRB 1990)。
根据国际鸟盟2011年的调查数据估算,全球约有14,400只成鸟,种群总数约21,000-22,000只。
保护级别
列入《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附录。
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易危物种(VU),2012年评估。
摄于5月3日山东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