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集之179:蓝翅希鹛

蓝翅希鹛
结群八九只,频频登花枝。
品蜜香蕊里,饮露梅兰痴。
蓝翅映朝阳,灵影跃春池。
几尾同飞起,共鸣小令诗。
蓝翅希鹛(学名:Minla cyanouroptera),是画眉科、希鹛属的鸟类。 蓝翅希鹛为小型鸟类,体长约13-16cm,两性相似,头具羽冠;头顶灰褐色,具黑色和淡蓝色条纹;眉纹和眼周白色;上体及尾上覆羽赭褐色;尾羽上面暗灰色具蓝色边缘,外侧尾羽边缘黑色。颏至上胸灰色沾淡葡萄酒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尾羽下面白色,羽缘黑色。

蓝翅希鹛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主要以白腊虫、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蓝翅希鹛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形态特征

蓝翅希鹛额至枕为蓝灰色,具细的黑色羽轴纹;背、腰、尾上覆羽棕黄色;眼先、眼圈、眉纹白色,白色眉纹之上还有一条伴行的黑色眉纹;颏至胸为灰色;腹灰白色;尾下覆羽白色;胁赭褐色;翼圆形,初级飞羽10枚,飞羽式3>4>5>6>7>8>9>10>2>1。第2-7枚初级飞羽具有切迹。飞羽外翈蓝色,内翈灰褐色;次级飞羽外翈边缘灰白色,染淡紫色,内翈灰褐色;最内侧飞羽外翈淡赭色,内翈棕褐色,边缘为白色;大覆羽、小翼羽同背色;翼下覆羽为白色;圆形尾,中央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外翈蓝色,内翈灰褐色;

蓝翅希鹛雌鸟头顶灰白色,上体草黄色,下体赭褐色,白色眉纹不显而黑色眉纹醒目。其余与雄鸟相似。

蓝翅希鹛嘴纤细,基部稍宽,嘴峰稍曲,黑褐色,下嘴基部黄褐色。口须4枚,黑色。无鼻须。离形足,跗蹠、趾、爪淡褐色,跗蹠被靴状鳞。虹膜褐色。

栖息环境
蓝翅希鹛主要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海拔600-2400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中,尤以茂密的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较常见。

生活习性
蓝翅希鹛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和相思鸟、鹛集成小群。多在乔木或矮树上枝叶间、也在林下灌木丛和竹丛中活动和觅食。性活泼,常频繁地在树枝间飞来飞去或在枝头跳跃,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叫声为响亮的长双声哨音。主要以白腊虫、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四川中部峨眉、雅安、东南部南川、南部宜宾、马边、峨边、西南部盐源、会东,贵州西南部兴义,云南西部碧江、泸水、腾冲、盈江、龙陵、潞西、大理、凤庆、双江、永德、镇康、耿马、西南部沧源、澜沧、西盟、南部西双版纳、江城、绿春、元阳、东南部马关、东部师宗、中部昆明、镇源、新平、景东、寻甸,广西北部、西南部和湖南南部及海南岛等地。亚种wingatei为常见留鸟,见于中国南方及西南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及海南岛等省海拔1000~2800米的森林。




摄于昆明黑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