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鸟集之174:山鹛

(2022-12-08 20:53:33)
百鸟集之174:山鹛

山鹛

背羽似兽皮,二目泛凶光。

觅食隐密丛,闲在鸣山冈。

学名鹛莺雅,绰号长尾狼。

得见大西山,寒枝红豆尝。 百鸟集之174:山鹛

山鹛(学名:Rhopophilus pekinensis):别称:山莺、华北山莺、北京山鹛、小背串、长尾巴狼。是一种体形修长的莺类,尾尤其长,体长可达18厘米左右,上体以灰色为基色,头、颊、背、翅均为灰色中夹带纵向褐色斑纹,头部具淡色眉纹,但并不明显。自颊纹以下的喉部和整个下体均为浅色,自胸以下开始出现长而直的栗色纵纹,纵纹颜色鲜艳与腹部污白色的底色对比鲜明,这些纵纹从前到后逐渐变粗颜色变深,直到尾下覆羽全部过渡为栗色。尾羽端部污白色。虹膜褐色,嘴角质色,脚黄褐色。

栖息于有稀疏树木生长的山坡和平原疏林灌木与草丛中,尤其喜欢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低矮树木和灌木丛。留鸟,有的作季节性游荡。性活泼,常单独活动,经常在灌木和小树枝间敏捷的跳上跳下。主要以象甲、金龟甲等昆虫为食,也吃幼虫、虫卵和其他昆虫。分布于中国、韩国和朝鲜。

百鸟集之174:山鹛

形体特征

山鹛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沙黄色,自额至背缀有棕色。上体各羽均具粗著的暗褐色纵纹,纵纹两侧沾栗棕色,羽缘沾沙灰色,头顶较背多栗色而少灰色,有时头顶全为栗色而具黑褐色纵纹。腰以下及全为沙褐色,纵纹亦模糊不清。尾长、微呈凸状,中央一对尾羽最长、灰褐色或沙灰色,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外侧尾羽黑褐色、先端污灰白色或沙白色。尾羽表面具不甚明显的暗褐色横斑。两翅褐色,羽缘沙灰色。眉纹棕灰白色或白色,眼先暗褐色,颊和耳羽沙灰褐色,贯眼纹黑褐色,颧纹暗黑褐色。下体颏、喉、胸和腹白色,有时微沾灰白色或皮黄色;颈侧有淡棕色纵纹,胸侧和两胁杂有栗棕色纵纹;下胁和覆腿羽纯淡棕色,尾下覆羽灰褐色微沾棕色。

百鸟集之174:山鹛

虹膜暗褐色或黄褐色,嘴角褐色或灰褐色,下嘴肉黄色或粉黄色,脚灰褐色或棕褐色。

百鸟集之174:山鹛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有稀疏树木生长的山坡和平原疏林灌木与草丛中,尤其喜欢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低矮树木和灌木丛。也栖息于次生林和林缘地带以及开阔平原上人工栽植的松树幼林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多栖息于干旱平原或多石的山丘灌丛与芦苇丛中。有时也出现在荒漠边缘的绿洲内。

百鸟集之174:山鹛

生活习性

留鸟,有的作季节性游荡。性活泼,常单独活动,经常在灌木和小树枝间敏捷的跳上跳下,或在灌木间短距离飞翔,从一棵灌木飞到另一棵灌木,于隐蔽处之间作快速飞行,善在地面奔跑。不惧生。繁殖期外结群活动,有时与鹛类混群。繁殖期常站在小树或灌木丛间鸣叫,鸣声响亮多变,常常一只鸟鸣叫,引进附近鸟的对鸣,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山鹛的叫声颇具特色,为极其嘹亮圆润的的"--;--"似猫叫而更嘹亮刚强,似狼嚎而更圆润悦耳,为圆润的chee-anh对应叫声。鸣声据称为甜润持久的"dear, dear, dear"声,开始音高,很快下降,又开始叫第二遍。

百鸟集之174:山鹛

山鹛为典型的食虫鸟类,主要以象甲、金龟甲等昆虫为食,也吃幼虫、虫卵和其他昆虫,冬秋季节也吃草籽、果实等植物型食物。

百鸟集之174:山鹛

分布范围

山鹛分布于中国、韩国和朝鲜。仅在中国北方有分布,在中国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华北的河北、山西、河南、内蒙古、北京等省市。指名亚种分布于辽宁南部西至宁夏贺兰山的黄河河谷地;甘肃由陕西南部的秦岭至甘肃南部;新疆亚种从青海及内蒙古西部至新疆西部的喀什地区。

百鸟集之174:山鹛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灌森林木或幼树下部的树杈上,距地面0.14-1.45米,巢有茂密的灌木枝叶掩护,甚为隐蔽,不注意难以发现,巢呈深杯状。主要用枯草茎、榆树叶和一些柔软的植物纤维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外面有时还缠有蜘蛛网、羊毛等。巢的大小为外径6.3厘米×17.2厘米,内径5.5厘米×5.4厘米,高5.6厘米,深2.7厘米。巢筑好后通常间隔3-4天才产卵,每窝产卵4-5枚。卵乌白色或绿白色,被有黑褐色、赭褐和紫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为椭圆形,大小为20.2毫米×15.4-15.7毫米。

百鸟集之174:山鹛

摄于128日今天中午

文于回家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