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集之156:颐和园观罗纹鸭

颐和园观罗纹鸭
清漪游弋半湖巡,烟水觅食浮沉频。
一冠铜绿映夕日,细羽罗纹照波纹。
衔藻常和鸡同道,飞天不思鹤青云。
漫观岸岛鸭千色,众里执迷苦苦寻。

罗纹鸭(学名:Anas falcata)是中型鸭类,体型略较家鸭为小,体长40-52厘米,体重0.4-1千克。雄鸭繁殖期头顶暗栗色,头侧、颈侧和颈冠铜绿色,额基有一白斑;颏、喉白色,其上有一黑色横带位于颈基处。三级飞羽甚长,向下垂,呈镰刀状;下体满杂以黑白相间波浪状细纹;尾下两侧各有一块三角形乳黄色斑。明显有别于其他鸭类,野外容易鉴别。雌鸭略较雄鸭小,上体黑褐色,满布淡棕红色‘U’形斑。下体棕白色,满布黑斑。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叶、种子、草子、草叶等植物性食物为食。
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河湾、河口及其沼泽地带,繁殖期尤其喜欢在偏僻而又富有水生植物的中小型湖泊中栖息和繁殖,冬季也出现在农田和沿海沼泽地带。

通常3月初至3月中旬开始从越冬地往北迁徙,3月末4月初到达我国河北东北部和东北地区,大量在4月中下旬,其中少部分留在当地繁殖,大部分继续往北迁徙。迁徙时常呈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秋季于9月中旬至10月末南迁,少数迟至11月初。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冬季和迁徙季节亦集成10余只至数十只的大群。性胆怯而机警,白天多在开阔的湖面、江河,沙洲或湖心岛上休息和游泳,清晨和黄昏才飞到附近农田或游至水边浅水处觅食。飞行灵活迅速,常伴随着低沉而带颤音的叫声。

罗纹鸭在冬季越冬地时即已形成对,通常成对或以对为单位形成小群到达繁殖地,繁殖期5-7月。营巢于湖边、河边等水域附近草丛或小灌木丛中地上,也在沼泽灌木地带营巢,也在湖中浅水处稀疏的三棱草和水边芦苇丛中营巢。每窝产卵6-10枚,通常8枚,卵淡黄色,大小为53-59毫米×38-42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孵卵前期在巢附近警戒,当雌鸟离巢觅食时代替雌鸟孵卵,孵化期24-29天。雏鸟早成性,出壳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游泳和觅食。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0年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国大陆地区仅统计到罗纹鸭3879只,加上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亦仅为4092只。整个亚洲地区为19289只,种群数量相当稀少,应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