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笔记(26)医疗改革路在何方

标签:
随笔 |
分类: 医学文化随笔 |

难道就想不出一条变革的主意来吗?
那是需要顶层设计的事,很大很大的系统工程,小老儿不敢妄议。说几条小建议供关心医改的人士参考。
先说住院床位费。如果栖霞区医院新大楼是医院自己从以前病人身上赚来的钱新盖的,那就不提。如果是政府划拨的卫生经费盖的,也就是说是老百姓的纳税钱盖的,就应该让老百姓享受到国家卫生投入的好处,而不是让医院把国家卫生投入的钱成为医院的本钱,又拿来赚老百姓的钱。现在每张床位费是45元和35元两种(与旅馆不同,如果病人上午出院下午这张病床又住了新病人,一日能收2日的钱),我认为偏高。医院一个房间每日能收住宿费90-105元,按南京郊区尧化门一带的旅馆费,100元左右普通标准间也很常见。医院公布的是251张床位,每张按40元计,床位使用率按80%计,床位费的年收入就有293万。为了体现政府卫生投入真的是为老百姓的福利着想,医院的住院床位费就应该便宜点儿,象征性地收点。谁无痛苦愿意住到那个地方去?医院不收谁能住到那个地方去?这是一件人人能理解的事。
再说个小例子,比如有善心捐款的企业家或慈善家给某医院捐了一台CT机,那附带条件就应要求这家医院给百姓用这台机器做检查时免费或减费,以体现慈善捐款的初衷,而不是让医院用慈善捐款买来的仪器再用来加倍赚百姓的钱。
关键在于目前医院的经营模式是慷病人之慨,掠国家之财,小集体和个人都能分肥。须知“白衣天使”的称呼是做诗用的,吸食人间烟火的医生护士,个个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女,现实利益怎能不诱导他们趋之若鹜呢?
天地生人,和生蜜蜂、蚂蚁不一样,一开始就在人类的DNA上加入了自私的基因,这也是个体生存和延续后代的需要。一旦过了头,发展成贪欲,就成了恶。因为人性这一固有的特点或弱点不因是不是共产党员的身份而改变,因此在制度顶层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一要素。当年分田到户搞承包责任制,才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多打了粮食,解决了温饱,这用共产主义大道理不好解释,明说了就与人类基因中有合理的自私密码有关。
联想到医改,也不能把医生护士的道德水平估计得比农民还好,真像白衣天使似的纯洁无私。倘若把一些适宜病种也搞经费承包责任制,比如,疝气手术全部费用不得超过2000元,超出部分由医院承担。医院把病人刀口弄感染了,就由医院出钱去收拾,当然要扣主治医生的奖金。而结余部分医院无须上交,医生就有提成。这样,哪个傻得不透气的医生还会再用“海敷创面贴”给无菌伤口换药呢?这种败家子不被当家的开除才怪!
因为医院服务不周偷工减料发生不良后果全部费用由医院负责,毫无疑义地会鼓励勤俭办一切事业好风气的形成,杜绝了医院铺张奢侈浪耗资材的弊端。再配以取消“愚患政策”,医疗消费公开透明,鼓励病人监督医疗质量,支持病人维权,让医生不敢不用心,不敢奢侈浪费。试想,如果医生是从自己身上拔毛,能把华而不实价格高昂得离谱的“海敷创面贴”贴到小小的无菌手术切口上吗?能花几毛钱丝线就可以固定的补片非要用800多元的胶水去粘吗?采购医疗耗材还用得着担心有人私下拿回扣买来质次价高的商品糊弄病人吗?如此做,药品材料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会自动绝迹,好钢用在刀刃上,国家和个人负担的经费就大幅度下降了。这就能让医务人员不敢“贪”,不想“贪”。
还要让他们不必“贪”。为了体现医务工作这一特殊劳动的价值,唤回医务人员本应是职业本能的慈善仁爱之心,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卫生经费大幅增加医务人员的工资,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实现社会公平,让他们觉得只要把心思用在诚实劳动、钻研技术、节省资源、造福病人上面,就能够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恢复受人尊敬的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正面形象,而不再逼着他们乘人之危,无耻地从可怜的病人身上去搜脂刮髓。这样,公立医院回归福利性质就有点希望了。
刘老先生,你想得太天真了!别以为问题全在医疗系统。你可以想想,在霾雾天气,戴个口罩就可以与大气候隔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