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家
《南阳行》29
我多次进出郝其荣儿子郝斌的家,三室两厅,按百姓人家标准,足够他们祖孙三代居住。客厅里有一架大钢琴,我估摸着就是为孙子专门购置的。孙子叫梓涵,小学三年级,除在国校正常读书,还参加多个私立培训班。爷爷奶奶每天负责接送。
小学放学不晚,但培训班放学都要到六七点。4月26日晚,郝其荣和我一起在梓涵的培训班楼下等着孩子下课,那一联排五层大楼全是各种儿童培训班的招牌,相信南阳市这样的课外培训集中区域一定有很多处。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不惜代价,和希望获得这些“代价”的教师们配合默契,催生了课外教育的庞大产业链,全国皆然,促进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畸形发展,对整个民族未来的是非祸福难以预测,这是闲话。我和郝其荣坐在楼下小凳子上,天已黑透,培训楼区霓虹闪烁,小梓涵终于下课,坐上爷爷的三轮车一起回家。
梓函聪明好学,我在的时候,专门给我演奏了一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钢琴曲,我听完鼓掌赞扬。他还拿出诗作要我帮助修改。一张纸上写一首诗,孩子瞪大眼睛听我朗读,有时帮改一两个字,他非常认真地听我解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梓涵写的诗吧。
成 长
秋日黄枯,逢春长出。
春季碧绿,秋季枯黄。
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儿童瞪大好奇的眼睛观察大自然,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循环的规律。我和他讲,唐朝有个诗人叫白居易,他在一首诗中写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有你诗中的意思。
可能有人要说:诗中第一句和第四句重复了。我以为这正是表达“循环往复”必须的,《诗经》或古乐府就常有这种句式,但郝梓涵可能还没接触过《诗经》,这是他自己的创意,正是天真儿童的思维。
思 念
明月照大地,星辉似宝光。
吾站窗台边,热泪滑面庞。
母已行郑州,儿子好思想。
月光照泪水,愿亲快回乡。
我问梓涵:你写这首诗,是不是因为你妈出差了,你一个人晚上站在阳台上想妈妈了?他说就是的。我感觉有古诗十九首的味道,当然不便和他说,只表扬他写的真好!
夏季暴雨
大雨滂沱巨雷响,好比瀑布从天降。
江河洪流滚滚去,陆地好像是海洋。
小学生把观察到的自然变化,用这种很流畅的诗的形式描述出来,是要有一定天分的。
丹江风景
丹江江上万重山,江水碧绿似玉颜。
万山交错遮挡掩,涛涛江水起波澜。
梓涵告诉我:这是暑假跟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旅游写的。
观察这么大的孩子的各种行为,就能大致推测他妈妈是什么样子。此经验之谈,不足为训。梓函单独住一个房间,有一架儿童图书,阳台上有各种盆栽,可远望白河风光。
在南阳五天,和郝其荣几乎形影不离,和冯主任也多次交往,但和郝斌、刘璐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少一些。凭我的眼力,儿子郝斌的敦厚笃实、媳妇刘璐的聪慧贤良,都是能够一望而知的。祖孙三代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上慈下孝,其乐融融。可见拆迁补偿房晚一点给他家交钥匙,一点关系都没有。如郝家现在分两地居住,至少在数年内反而给接送孙子上学造成不便。拆迁10年多还不给他家交安置房,或许本来就是天意吧?
二位寿星,是南阳医学界的老前辈。
郝斌家一角
客
厅
餐
厅
老爷子爱读书
郝梓涵住的儿童房

儿童房阳台上的盆栽
2018年4月28日我给拍摄的全家福
郝梓涵为刘爷爷演奏钢琴曲

演奏的曲子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浪漫生活
新人新风格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
南阳,真乃藏龙卧虎之地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