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山游记
标签:
旅游随笔摄影杂谈 |
分类: 旅游纪行 |
宝华山游记
南京远郊有个宝华山,其实是在镇江句容市境内,对外宣传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4A级风景旅游区。既然有闲,不妨一游。
2015年6月18日,正是初夏时节,雨后嫩晴天。从仙林到宝华山,只需坐138路到栖霞寺,换乘195路即达,也须一个半小时左右。到达宝华山,见大门外很多旅游附属建筑,造型别致,无非商店宾馆,娱乐场所,但无一开张。正在建设中的这类建筑更多,估计这里今后会成为一个上档次的旅游度假区,但现在尚无人气。
进入景区大门,左边是一个大水塘,水塘四周正在大兴土木,建造楼台水阁,将来这里一定是个有美丽名字的湖景,但现在还只是一潭黄水,有的建筑刚立框架,暂无足观,但前景定可期待。
景区内一条公路盘旋通向山顶,坡度较缓,但十分漫长,沿途可见青山寂寂,白云悠悠,空气当然不错。但对我等俗人游客来说,太枯燥了点。这条路上山,慢走要一个小时。沿途有两个景点,一个叫将军洞,介绍说是“20世纪中叶,许世友将军任南京军区司令员,防守东南。文革期间,率工兵和南京学生驻屯宝华山,挖掘江南煤田,并发誓要‘北煤南运’,将军洞即为当年挖煤巷道。然而宝华山的地质不蕴良煤,历时四年,挖煤不成,仅留此洞。”这样的介绍我读出似乎有一点嘲讽味道。参观这个景点要从公路下去,我在路上向下瞧了瞧,觉得不值得费这力气,就忽略了。再一个景点叫“山龟听经”,我下山时多爬了几级石阶,绕道去看了看,原来是一块石头,你说它像龟的样子它就是龟,和尚认为它一动不动是在听经,也没有必要去考证了。但作为景点,一般游客可看可不看。
我没有继续沿着公路上山,斜刺里有一条上山的小路,指示牌叫“登山步道”,我便下公路走此小道。不过这条上山小道也都铺了石阶,碎石间有水泥勾缝,看来建成时间也不远古。小道浓荫蔽日,清幽深邃,冷峻寥落,我就想起寒山和尚的一首诗:
杳杳寒山道,
啾啾常有鸟,
淅淅风吹雨,
朝朝不见日,
这种境地,最适合真正的出家人,只怕现代也喜欢红尘繁华的和尚们未必有此雅趣了。因为昨天刚下过雨,山间也有一点流泉,拍了几张照片,无甚气势。
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没有遇到一个人。中途休息了一会,在一处有石凳石桌的休息处自拍了一张照片,终于又走到公路上,继续上行,看见了牌坊和石塔,知道到了宝华山上的隆昌寺了。
我本来对逛寺庙不是十分感兴趣,不过在这深山之中有这么一大片古式建筑,精神也为之一振,遂一一观瞻,拍照存档。
隆昌寺又称宝华寺,始建于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梁代高僧宝志和尚在此结庵传经,故名宝志公庵。宝志即民间传说中济公和尚原型。明神宗敕赐大藏经及“护国圣化隆昌寺”的名称,于是改称隆昌寺。
隆昌寺的主体建筑应该是大雄宝殿那一片,远看有大量具有江南风格的建筑群。走在其中,常有曲径通幽豁然开朗之感。西侧有一金殿,全铜构成,我记得在昆明时也见过这种金殿。金殿两侧,各有一座无梁殿,小巧精致,规模不能与南京灵谷寺的无梁殿相比,都是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我也参观了比丘们的宿舍和食堂,这在一般寺庙是游客止步的地方,因为到处空旷无人,门都敞开,我也就随便看看。僧人住的是通铺,被褥随便叠放,不比军营。我从书上看到僧人睡觉姿势都是有讲究的,估计也是说归说,睡归睡,睡着了就没有僧俗之别了。食堂门口倒是写着僧人吃饭时的很多规矩,不知是否认真贯彻执行。
隆昌寺西侧,新建一处依山而筑的宏大建筑群,恢弘气派,门口写着收门票若许,我进去见门房一女士正照镜子,没理睬我。我上去转了一圈,也没碰见一个人。因在此可登高望远,东北方向可看见隆昌寺的全部建筑,东南方向可见戒公池,大观音塑像,以及精美的环翠楼和舍利塔。
下到广场,隆昌寺入口处看似一对父女的游客还坐在那里。我在金殿参观时看到他们正和看守金殿的僧人做些什么,或许是烧香还愿一类事。老头见到和我说话,我把耳朵凑上去知道他问我怎么上来的?我回答是走上来的,他很惊奇,竖起大拇指。他指着旁边停的两辆私家车,说正在等人。我看园内本来是有游览车上下山的,可能因游客稀少,始终没见一辆游览车在跑。
隆昌寺是有很多佛教文化可供仔细参观的,我记住一幅对联:
山长水远路转林深谁识得对景无情皆佛道;
草动风吹云飞月驶哪知是迷心逐物总归真。
佛教教人对待万事万物不能有情,一有情便迷。这种理论一般世俗人等是不能接受的。《红楼梦》又名《情僧录》,这个情,当是宝玉出家前的情,情缘全了了,一无牵挂,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这才真正成了和尚。
既然到寺院来,偶尔说点佛教的事。时间已12点,感觉饥渴,赶紧下山,起码2个多小时后才能到家吃上饭,不再耽搁了。留下一些照片,供喜欢的博友欣赏。
上山公路远又长
将军洞景点介绍
山龟听经
山道幽深



自拍一张纪游
隆昌寺大门
环翠楼
舍利塔

观音相下戒公池
隆昌寺西侧新建筑
大雄宝殿
曲径通幽
金殿,指后面建筑。
无梁殿,一边一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