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我自己》主题课程叙事(六)

(2015-09-18 08:58:41)
标签:

育儿

教育即生活

辛黛瑞拉

幼儿园课程

分类: 2014-2017届教室生活

谁高谁矮的问题

——《认识我自己》主题课程叙事(六)

2015915日星期二

 

(一)

 

抬头望望天,一丝云彩都没有!云都到哪儿去了?疑惑!

“可能嫌热,都躲到宇宙里阴凉阴凉去了!”圆圈对面的李致远如是说,惊讶地望着他!肯定?不,是对这个表达的欣赏!

晨,想想还是没有和孩子说在操场的一些发现,比如姚皓凱、高晨曦发现的那一片蜘蛛网,那片蜘蛛网上的水珠;比如那些无法集中注意的孩子对蚯蚓的凝注,我知道那不是理性观察,那是对另一个生命在此的好奇;比如和那些小朋友即兴玩起卡拉卡拉一锁的游戏……不说,是因为我感觉到整个群体太容易涣散的注意力!要能够通过领会学习要求做到对整个主要问题的思索,很不容易!

强调一点:你能够好好听(聆听之意)我的话,我也会好好听你的话!这样才公平!很多小朋友总是霸住老师和他一个人说话,可是就在课堂上,你却找不到他聆听老师说话的眼睛!是的,老师作为教室的一员,也要需求公平!

练习一点:眼睛对视,能够感觉到眼睛的示意!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注意力朝向集中的锻炼;不发声说出小朋友的名字,让孩子们猜,也是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之一!在四五十个孩子的大班额群体里生活久了的老师,都会有驾驭注意的一些个人技巧和方法!

人之为人,喜怒哀乐!何时,才能拥有一个集体活动的基本秩序,全然进入事物的探索之思中啊!固于前者,教育何来快乐之情?!深深囚困于此的感觉并不轻松!

 

(二)

 

感受测量,还是需要从目测开始!

孩子们还不能主动索取自己脑海里已有的经验用于新的活动!就比如这测量,当两个高矮差别明显的孩子站起来的时候,孩子们还没能感受到自己知晓答案的方式!只是浑然自我地表示自己知道答案!

所以在此设置障碍,让孩子们回顾测量的基准!让个子小一些的陈音婳站在椅子上,和坐在另一侧的刘雅文进行个子比较,是的,我语气强调是个子!数学讲究逻辑,不能存在漏洞!一个个举手,不过都已经自然过滤了椅子的障碍,都说刘雅文高!不过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明明是陈音婳高啊!”搅浑直觉,意指眼见事实高度,而不是个儿高度,形成认知冲突!

石泽堃被激到:“不算。”

“为什么不算?”我比较擅长穷追不舍,“你们说刘雅文高,我怎么就觉得陈音婳高啊?”

陈誉铜:“她站在椅子上不可以。”哦!因为她站在椅子上不行,孩子们还没找到根本原因!那么就让她下来,我却即兴让刘雅文站到椅子上!非要孩子们从中找到究竟不可!就如同《儿童如何学习数学》里存心制造冲突一样啊!

李致远终于被激到:“都站在地上比,要不然犯规!”

“怎么样才公平、不犯规呢?”终于得出两个人都要站在地面上才行,也就是比较高矮一端要对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啊!

李致远还建议他们背靠背来比较,这样更容易看出高矮!那就请王冯奕和石希瑞来试试,对刚才的目测方式进行巩固!

本就想直接提出一个已知条件:即现在不可以靠在一起要如何比较!不过看着眼前的孩子们,突然觉得在这个思维水平上他们根本理不清楚,会像昨天那样再次卡壳!

于是,走在孩子们前面,我要撒种浇水来种树!走啊走啊,种下了一棵名叫“刘灵菲”的树;又走啊走啊,种下了一棵名叫“冒张雯”的树!

这样两棵树,要如何比较高矮呢?树能不能移动呢?

“不能!”大多数孩子这样说!有孩子试图表示砍到、搬走,一律“忽视”,因为大多数孩子已然有所直觉到老师这样的意图!

“就这样两棵树,要如何比较高矮呢?”我不断地走来走去,用身形和动作,不断集聚着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一旦遇到稍稍需要思索的问题,就总会懈怠松散开来!

还是赵添翼举起了手,打破了僵局:“把这棵树画下来,再把那棵树画下来,比一比!”“哪里有那么大的纸啊?”追问!

石泽堃受到启发说:“用画画的纸连起来。”我的脑海里刹那间还没有将这“纸”和赵添翼这画法和测量联系起来,而且我知道石泽堃仅仅就是顺着赵添翼的想法进行了补充而已!

不过就是这个补充,突然让我灵机一动,拿来画画的纸,对,就用画画的纸,每张画画的纸是等距的,恰可以象征测量标尺的一个基本单位!

于是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来给红色刘灵菲树和蓝色的冒张雯树进行测量,测完用笔画上标记,证明蓝色的冒张雯高一些!要如何表达呢?

刘灵菲是两张纸多一点,冒张雯也是两张纸多一点!似乎并不能厘清测量中等距的内涵!
  

 好吧,除了用纸,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呢?陈誉铜说到毛笔,我抬头望望那绘画柜子许多长长短短的毛笔,那不是等长的,当然不可以来当做标尺进行测量!冒铭章又说到娃娃家的那种柜子还是凳子!孩子们的回答中就可以看到孩子们还没能意会到测量中工具等距的要求!要如何引导孩子们来感受测量比较的时候体会到工具等长的要求呢?!

还是需要制造认知冲突!突然还是看到孩子们提出的毛笔,这不等长的毛笔会制造出怎样的一个测量结果呢?请了一个个子相对矮一些的男孩,他很是高兴地躺在了地上,这次孩子们终于知道一定要在脚的那头对齐,否则不好测量!不过呢,我选择的是短一些的毛笔,数一数我们一共用了五支毛笔!然后我再请了一个个子高一些的男孩,这次我选择的是明显长一些的毛笔,数一数,只用了四支毛笔!

纳闷了!孩子们会纳闷,那是因为孩子们有目测的基础,他们有目测的直接经验来告诉他们谁高谁低,可测量下来却是不一样的结果,矮个子反而用了五支毛笔,高个子却用了四支毛笔,这是怎么回事?五不就比四多嘛?

孩子们并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这种冲突,但已然有直觉,感觉到了其中的不对劲儿!少部分孩子发现了毛笔不一样长!但我也感觉到有很多日常喜欢慵懒的孩子并没能厘清其中的奥秘!

不过我们探索的时间已然不短了,一些还没有习惯进入思索的孩子身形已经开始扭动了!根据一些孩子的发现我们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我们需要用一样长的毛笔来测量才公平、才准确!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水管积木,我们来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长!

经过比对之后,从视觉上我们可以看到了水管玩具的等长性质,然后我们来看一看如何进行测量和记录!要求是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关于数字孩子们有自己学号的经验;如果无法用数字记录,就可以用画圈来表示!

测量和记录的过程,在午后继续!

 

(三)

午后,还没有测量和记录完毕的孩子,跟着孙老师去操场继续测量工作;一部分已经测量和记录完的孩子和我一起来探讨如何画一个和自己一般高的自己!

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测量一下自己的高度,然后在这么大的纸上标出来,再开始画自己;直接自己躺下来按照自己的样子来画!脑海中响起了《我是一只爱写作的铅笔》中那些个孩子画的那些各种姿态的自己!

第一个给王冯奕来试一试这按照自己样子画的方法,当然可以做一个自己想要做的姿势!然后我来按照她的外形给她画下,然后自己根据自己的外形再来画一个自己!

本想俩两配对互相合作来画一个和自己一样高的自己,感受一下孩子们,自我掌控还不够,又一个一个征询,都希望能在这里躺下,和老师有一个一对一的勾画过程!

看着半数的孩子在教室里的地面上开始画自己,也显得那么的拥挤!当课程历程走向更深处的时候,材料、空间、人数都成了一种桎梏!就比如这和自己一样高的画,最好有一块这样大的地方,一个个张贴开来,便于孩子们在自主活动的时候自行进行再创作!想想周围的各种学前造势活动,有哪一个是跟孩子的真实搭上边的?还不都是成人们之间名利场的支架罢了!

却是想要做到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创作和表达,在这样的处境之下,好难啊!

在此,还是要感谢班级里的家长们对孩子、对课程深入开展的各种支持!就比如今天的这和孩子一般大的牛皮纸,就是王冯奕妈妈网购提供的!叹!

自从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整理箱之后,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颜料、毛笔等等各种各样的用品,这些天够他们揣摩试探一段时间了!每一个领域的探索,都是首先从物本身开始的,等到物的新鲜感过后,才会有真正的深入探索和创造!只不过更多的大人都更喜欢看孩子处在物之兴奋的姿态,少有踏入兴奋过后的专注林中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