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烤肉宛美食餐厅摄影白天烤肉 |
分类: 白天的『美食日记』 |
2月份去吃的了,实在是懒得动笔写了,就把肖姐姐的文字直接拿来用了,肖姐姐不要生气哦:)店已经很有名了就不多做介绍了,直接说菜就好了。但是那天吃饭的时候确实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临走在一楼的服务台看到各酒后代驾的牌子觉得有点意思,我就拿出相机拍了一张,这是一个女服务员出来对我们说,拍什么拍
烤精品牛肉 70元/斤:看模样像一大黑铁盘的葱爆牛肉,尝一口还是象葱爆牛肉,只是没有葱爆牛肉的油多,也没有葱爆牛肉的配料多。火候拿捏尚可,没有辜负精选的好肉,但是吃到嘴里并没有传说中象豆腐般的嫩滑感(要是豆腐也只能勉强算老豆腐),还是能品出淡淡的牛肉特有的腥膻味儿。实在找不出比葱丝和香菜更适合烤牛肉的东西了,相比之下,那些辣椒油、糖蒜、黄瓜条之流只能作为“小料”盘外侍候着了。很不满意糖蒜的表现,一口咬下去就知道它不是系出名门,六必居的糖蒜可比这强多了;很不满意黄瓜条的表现,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它属于超龄服役,不经意尝了一根儿—黄瓜头儿似的!哭!
烤精品羊肉 80元/斤:看模样像一大黑铁盘的葱爆羊肉。由于羊肉的脂肪比牛肉多,因此烤羊肉的口感比牛肉要嫩些,味道不错,虽然有与牛肉区别明显的羊膻,但是很香,相比牛肉而言,我更中意烤羊肉。
烧饼 1.2元:早耳闻这里的烧饼好,夹烤肉吃更是一绝,谁知道到头来竟然应了那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大盘烧饼端上来挺像样儿,表面芝麻挺多,掰开里面层儿也挺多,只是一口咬下去心便凉了大半儿,首先烧饼不是刚烤好的,不是捂过了,就是临上桌前用微波炉热过的,总之表皮没有一点儿酥脆,没劲!再说里面,虽是层儿多,但是稍粘的口感还是暴露无疑,这是半发面的比例不合适导致的;还有味道,和“俊王”的烧饼比起来,就要差太多了,看来能把麻酱、花椒盐、小茴香这几样简单的作料调合在一起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放弃了烧饼加烤肉的打算,本着不浪费每一粒粮食的原则,勉强把属于自己的烧饼吃了下去。
芫爆散丹 46元:散丹颜色微黄,很干净;香菜颜色碧绿,量很少;味道清鲜不腻,但是缺少一点点胡椒粉提味;口感软嫩,但是缺少那种“脆口”的质地。俗话说:“吃哪儿补哪儿”,这道菜容易消化,特别推荐给老人吃。现在的芫爆散丹都改用植物油了,缺少了传统鸡油的香以后,“爆”的感觉渐渐被“炒”替代了。
焦炒牛肉 33元:焦炒牛肉,据说是店家的招牌菜,获过烹饪大奖。服务员说这是吃肉不见肉,大致做法是:牛黄瓜条洗去血水,切薄片上浆,经过油炸脱水,变酥脆,最后挂酸甜汁。以前只听说过素菜馆子挖空心思的素菜荤做,素鱼、素虾、素鸡、素排骨的让人嘴里过着瘾,心里念着佛;可是这焦炒牛肉的口感就像糖醋味儿的姜汁排叉,果然没有肉味儿,可那还吃什么劲儿啊!赶明儿我擀上两块面片儿也试试。不过话说回来,这道菜还是挺见功夫的,从菜上桌到最后走人的时候,一直保持着颜色红亮、口感酥脆,不容易呀!我想,如果要是在上面撒上一点白芝麻,会更漂亮,也会更香。这是最吸引眼球的一道菜,尽管大家对它褒贬不一。建议“焦炒牛肉”改名为“焦点牛肉”,呵呵!
干烧黄鱼 65元:无鱼不成席,服务员上菜的时候没有注意鱼头的朝向,只是插空一放,服务意识有待加强。黄鱼是事先经过剔骨的,鱼肉夹起来很方便。整条鱼完全符合干烧菜的特点:油大、汁紧、味浓,一看就是擅长烹鱼的厨师做的。味道当然也不错,只不过传统菜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意外惊喜罢了。
宫爆虾球 100元:首先需要更正的是这道菜的名称,不是“宫爆虾球”,而应该是“宫保虾球”。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在川菜名菜“宫保鸡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创新菜(现在做的饭馆多了,也不太“新”了);也想必多数人都知道“宫保鸡丁”的菜名来自于人们为了纪念清代名臣丁宝桢—丁宫保,尽管其烹制的方法中确实有“爆炒”的成分,但是“宫爆”和“宫保”的一字之差却将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失之殆尽了。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以“宫保鸡丁”一菜赢天下的峨嵋酒家里。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可见烹小鲜之不易,这道虾球总的来说算是合格啦:金红油亮,先甜,后微酸、略有咸鲜、辣香,滑脆爽口。还要赞的是虾球够大、够新鲜,对得起100元的价格。和鸡丁作伴的是花生米,和虾球做伴的当然是腰果了。这在食材中也算是一种“门当户对”吧,只不过腰果在芡汁中的表现往往不如花生米好,菜稍一凉,它就“艮”了。
芥末白菜墩 10元:精致小巧,色泽金黄,看样子就着实可爱。
记住食用秘籍:一、右手持筷子轻轻揭开一层放进嘴巴,轻嚼;二、左手要旋即捏住鼻子,敛声、屏气!等待鼻腔和眼眶的强烈反应(注:左撇子需左右手顺序相反)甜、酸、辣、香、脆杂味俱陈,芥茉发得到位,白菜闷得透彻,清爽,利口,开胃,也不知当年是哪位巧心思的主妇在青黄不接、大白菜当家的凛凛冬日里琢磨出来的这道菜。
夏果时蔬 40元:酥脆的夏威夷果、清脆碧绿的荷兰豆、金黄的南瓜、橙红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洁白的百合,哦,还有玉般莹润的西芹,好一场五彩缤纷的视觉盛宴,养眼养胃,爽口爽心。两圈转下来,夏威夷果最先被消灭光,一是因为数量少,二是因为酥脆的口感的确广受欢迎。可怜那些和夏果做伴儿的时蔬们,因为有了身份尊贵的夏果的出现,它们不得不共用起同一个名字了,不过也甭委屈,单凭它们中的哪一个,这盘菜都别想卖40块钱,这也许该叫“一果得道,时蔬升天”吧。
白扒四素 60元:一看就是典型的筵席菜,清真菜以“扒”见长,代表菜有“扒肉条”、“扒口条”等,但多是荤菜,我还是第一次尝到“白扒”的素菜。竹荪、白灵菇、姬菇、娃娃菜心,分成四等分,软塌塌的平铺在硕大的平盘上,顶着稍稠的透明芡汁儿(不奢望有“扒菜不勾芡,功到自然粘”的境界了),口味清淡,没有鲜明的性格,但是在宴请时是很撑场面的大菜。这四样菜要是依着我的想法,就一起放在撇过油的鸡汤里煮煮,然后勾点儿芡,点点儿盐-----齐了。估计厨子知道了得拿炒勺敲我。
乌鱼蛋汤(中份) 40元:印象中,这是最令我“惊讶”的乌鱼蛋汤了,注意:是“惊讶”而不是“惊艳”!酸辣是可以预知的,但不可以预知的是居然能酸成这样:是醋精,还是什么怪醋直冲脑门,实在想不明白;之后是胡椒粉的辛辣;最后才是乌鱼蛋的鲜腥,这样的味道顺序实在令我不能苟同,估计勾芡的淀粉要是改成藕粉味道会柔和一些。乌鱼蛋薄薄嫩嫩,没有什么特别,倒是汤中星星寥寥点缀的香芹末很是可口,让我费尽心思找、找、找……
酥海带 10元:海带切得细密,焖得酥烂,咸甜口儿的调味和素什锦雷同。
卤水羊头 16元:说实话,头一次在清真馆子里碰到“卤水羊头”,以往吃到的只有”白水羊头”,并且直到现在还执拗地认为”白水羊头”才算是北京特产小吃,所谓”卤水羊头”有点像“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败笔。老北京讲究在立冬以后吃羊头肉,所谓”不时不食”,不交立冬是哪里也寻摸不到羊头肉的。无论是柔韧的羊前脸,筋道的羊筋、羊腱子,还是溏心儿的羊眼睛,爽脆的羊耳朵,一律用又宽又大的刀切成薄如纸的肉片,然后撒上五香细盐吃。只用白水煮过的羊头肉,全凭这最后一撒的五香盐来调味,肉香、调料香是在开始咀嚼后才开始融合的,所以会令人越吃越爱吃。而眼前的“卤水羊头”不知是借鉴了“酱牛肉”或是粤菜卤水的做法,还是自发研制的革新菜,虽说是味道尚可,但是作为一个北京的清真老字号来说,撇开了的这点“京味儿”还是足以令人惋惜了。
鱼茸松花蛋卷 26元:鱼肉,鲜味所在也;皮蛋,亦鲜味所在也;二者今日得兼,不知鲜味何出也。金黄的蛋皮,白色的鱼糜,黑色的松花,卷在一起切成薄片倒是挺好看的,只是“三鲜”汇聚后的口感并不如鱼糜里面卷点儿切成细丝的爽脆菜蔬来得实在。不过想想这么做也有点儿太为难冷荤厨子了,这已经算是不错了。
酱牛肉 20元:有肉有筋,咸鲜适口,不错,比超市里卖的酱牛肉好,估计夹在烧饼里当早餐更棒,难怪门口的外卖总是抢手。
素什锦 12元:口蘑、花生、腐竹、香菇、笋干、豌豆,每一样分开都挺好吃的东西怎么混在一起就全变成一个味儿了呢!明显偏甜的调味、软塌塌的口感,还有酱呼呼的模样都不讨我喜欢。
洋葱木耳 15元:虽然貌不惊人,但是洋葱杀口的优势在餐间却分外突出,尤其是有了饱腹感以后,嚼上一两丝,顿时觉得又能“再上战场”了。
文字提供:肖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