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把她们捧在手中,细细端详慢慢滑过她们的每一寸肌肤,或沉甸或轻盈的感觉从指尖传到我的大脑中枢神经,好与坏心中自有几分明了了。最近的我很少有机会长时间的爱抚她们了,时间是个问题,但她们整体水平的集体下滑也让我不得不左躲右闪 精挑细选,不得不宁缺勿滥。
我是个俗人所以看的书也都是俗不可耐的大路货。我很认同张元说的一句话“人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我大量收集各种各样的载体,图书 杂志 电影 音乐…后果就是没有地方放并且继续不知道她们的内容,我想以后总会有时间恶补的!但我阅读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我购买的速度。唉!
真的好几年没有大块的阅读时间了,总是在睡前匆匆看上几眼根本没有阅读的快感。想想以前看书的感觉,再看看现在真不知道是怎么了。
一直很喜欢布老虎丛书,早期的作品基本上都给我留下了印象。尤其是张抗抗的《情爱画廊》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可近期刚看完的李燕子的《再婚》完全是鸡肋般的作品。苏童的《米》让我感觉的从未有过的纸上压抑,但那种感觉确是美到了极致。别和我提改编的《大洪米店》除了遭劲原作剩下的还是遭劲。
莫言的新书《四十一炮》还没有看,但凭借《丰乳肥臀》《檀香刑》垫底,我想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不得不提的是老鬼,他的《血色黄昏》《血与铁》这两部自传式的小说,我读的时候真的是不忍释卷。我对文革时期的事情总是有莫大的兴趣,这两本书正好是让我领略那时从小学生开始停课造反知道大串联的全部过程,相当写实“罗嗦”的作品。这书的文字有一种速度感,我看的时候好象不自觉地用眼睛和文字赛跑。
池莉新生代的影视剧专业户了,《来来往往》《生活秀》大跨度的年代写实,市井小民的描写,让我感觉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还在实实在在的活着。看林语堂的作品是种体验,是对自己智商的一种考验,我看他的书的速度会很慢,是让我琢磨最多的作者了。我喜欢他的用词还有他的格调!
有一种小说时可以用一辈子来看无数遍的(我自己的看法)我把这荣誉留给他们三个人 金大师 古大侠 还有王痞子。喜欢金庸 古龙这是没话说的事情就算是一种习惯吧。喜欢王朔那可就说不清道不明,他的作品中有一部我看了很多遍可是到现在我还没有完全看懂那就是《玩的就是心跳》。我喜欢他笔下的杜梅 马林… 直到那个方枪枪的出现,我在期待着他的下一步太多的人物了。 这些有着活的面孔的人物就生活在你我之间,我们每天和这些虚构的真实人物打着交道。王朔的文集我买了一遍又一遍,可到现在家里还不一本都没有剩下。他的作品是我这里借阅率最高的书。。王朔对于我来说就是品牌,我喜欢的品牌,商家赚钱的品牌。
曾经所有小资都在推荐《挪威的森林》特别强调林少华译本,买了。可《海边的卡夫卡》臭了街了我也没有和他开始亲密接触。
刘震云也是我少数喜欢的超强作家。《一地鸡毛》把一对小夫妻的无奈描述得淋漓尽致。他的《爱是故乡面》当时觉得太贵没有买,这事到现在我还无数次的后悔,可惜找不到了。更加喜欢的是王跃文,他的官场小说写得无人出其右(夸张的说)《国画》看完后我一个人自屋里走了太多的来回,以至于朋友以为我出了什么状况。
每周看着 风入松 大洋书城 上海书城 亚马逊书店的最新销售排行,但感兴趣的真的没有几个。最近对王安忆的兴趣颇浓,新出的《上海街情话》从封面就把我吸引了,可是还没有买到,喜欢她笔下的上海,别样的味道!
本来想一直写下去,有太多的作家和作品没有说到。可我自己都觉得我写得如同嚼蜡,对不起各位的眼睛了。还是就此打住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