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汴梁小笼包

标签:
诗诗词文化休闲美食开封杂谈 |
分类: 原创诗词 |
咏汴梁小笼包
开封风情(图片来自网络)
咏汴梁小笼包
师师曾食梅花洞,
宋风古法自传承。
珍料秘方精制馅,
繁工细做始成型。
纤手翻飞巧捏就,
水沸入笼中火蒸。
离火时刻乃玄机,
分秒不差方可成。
开笼先领扑鼻香,
秋菊十朵开满坪。
玉箸夹起花一朵,
菊花顿成灯玲珑。
提起灯笼先开窗,
啜汤慢品味香浓。
香包入口细品嚼,
人间珍馐使忘情。
难得一见是仙品,
食毕钟情赞连声。
缘何佳肴生此地,
尹伊故地有美名。
开封小笼包子简介:开封小笼包子历史悠久,它是由北宋时期有名的“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以小巧玲珑、皮薄、馅多、褶多(16~24道褶儿)、灌汤流油、鲜香利口而驰名。灌汤包子是开封的传统食品,早在北宋市场上已有售卖,称灌浆馒头或灌汤包子。东京72家正店之一的“王楼”,制售的名为“山洞梅花包子”,号称“东京第一”。北宋之后,灌汤包子在开封流传下来。
小笼包子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食品之一。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采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其特点是: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小笼包子最初是由黄继善主持经营的。他博采各家之长、制成的包子色白筋柔,独具风味,很受食客赞誉。小笼包子原为大笼蒸制,后经黄继善师傅的改革,成了十五个一屉的小笼包子。并对包子的面和馅,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如原来的面是由三分之一的发面和三分之二的死面,后改为只用死面,不用发面,使皮更薄,且不掉底。活面工艺要求颇严,要经过搓、甩、拉、拽,几次贴水,几次贴面的“三软三硬”的过程,才能达到要求。包子馅原掺有肉皮冻,吃多了腻口,后去掉。又以白糖、味精调馅,去掉了甜酱,馅内只放姜末,不放葱。打馅很下功夫,一直把馅打得扯长丝而不断。小笼包子随吃随蒸,就笼上桌;其形:“提起一绺丝,放下一薄团,皮象菊花心,馅似玫瑰瓣。”开封小笼包子现在已推广至全国各地,郑州、大连、沈阳、太原等地都开设了开封包子馆。来开封旅游的国外友人和港澳侨胞,在饱览了古城名胜之后,以能品尝开封小笼包子为乐事,并给予很高的赞誉。(以上系综合百度资料,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