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镜子上的尘埃
(2011-04-08 09:17:06)
标签:
杂谈时事评论实话实说思考感悟反腐 |
分类: 心灵点滴 |
当我们陶醉于现代化所带来的物质财富地丰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方便的时候,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知识大爆炸与欢呼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时候,联想到的都是古时候物质的贫乏与文化的贫瘠,最终会欣欣然为生活在文明社会而欣喜。另一方面,现代人又时刻面对着欲望、战争、社会、事业、金钱、感情等等诸多问题的困扰无法解决,这已经成了全社会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阅读古人的典籍的时候,却发现千年前或几百年前的古人的一声叹息早已经把事情看透,也早已经给出了每一个问题的不止一个的解决方案!就连这个道理,古人也已用“前车之鉴”这一简练的四字成语给总结过了。
一.虚怀若谷是一种美德,但对于掌握一些权利得官员们来讲,就不仅仅是美德了,而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
“清心为治本,直道为身谋”,“灭却心头火自凉”,是古人为因欲望与贪欲所引起的失落与烦闷开出的一剂良药。试想,真的服下此药,大千世界因贪欲跌倒乃至丧命的贪官污吏会少多少;
“虚心以延众论,不必谋自己出。谋自己出,则谄谀得乘间迎合矣”(范尧夫),“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将兴之主,惟恐人之无言;将亡之主,惟恐人之有言”(明·方孝儒),“独视不若与众视之明也,独听不若与众听之聪也”(汉·韩婴),“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汉·梅福)等等,道出了“兼听则明”这一为政者必须谨守的至理名言。
这些,都是治世之良药。可是,却总能在不同的时代,看到那些一朝得势,惟我独尊,听不得一丝不同意见的为政者,由于不能兼听,导致决策失误,误人误己,或葬送事业,或自己身败名裂。君不见商纣王、隋炀帝之流,从个人能力上绝对是强者,却都因自己作孽葬送了家国天下:商纣王,自诩为与日月同寿,行炮烙之刑制裁持不同意见者,连自己的叔父也要施以挖心之刑以堵塞言路;隋炀帝登基之时,即宣称“吾性不喜纳谏”,欺嫂霸母,奢侈荒淫,穷兵黩武,为他国妃子诛杀自己的栋梁之臣,也是一个听不得不同意见的人,结果都将祖宗基业在自己手上葬送。
君不见,如今的时代,有多少职位、能力远不及古代被定义为暴君的人们,一朝有了一点点权力,就再也听不得丁点的不同意见,凭主观意志决策,造成了国家人民的多少损失!形象工程绝对应该算一项吧,就在我们的校园西北角,被人形容为四个巨大的饭桌旁的凳子的所谓的开封文化艺术中心的烂尾工程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例子吧。其他,一旦做了领导,便一夜之间什么都懂且成了专家了。于是,一个可能是专攻“社会学”的领导就可以对造价几千万的建筑随意修改了,一个从没有做过农村工作的领导就可以知道祖祖辈辈种田的老农们怎样种田了——而且必须按照他们的意见办——因为他们是领导。
万幸,现在已经没有了再出隋炀帝们的环境。但更加可怕的是,现在的听不得不同意见的官员们的级别却比隋炀帝的级别要低得多了,脾气也未必就小,但人数却又多出许多,简直是太多了。这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一个悲哀。
二.一个普通人,勤俭节约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对于官员和领导,也一样是一种必须的品质。
“成由勤俭败由奢”,“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至理名言,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长期坚持。如果说一个家庭的决策者不能坚持勤俭节约精神的话,离家庭的衰败就不远了;如果说一个单位忘记了勤俭节约,离这个单位的衰败就不远了;如果一个国家沉溺于铺张浪费之中的话,则这个国家的衰亡也就不远了。先说一个古人的例子,明朝有一个级别相当高的官员,其豪华的住宅紧挨着一个佛寺,一条河沟从这个大臣的宅邸中的厨房流出经过佛寺门前。一天,方丈发现河沟里白花花的都是刷锅洗碗洗出的白米,就命人捞出洗净晾干储存起来。后来,大臣家因贪污事被抄,全家饥饿难忍,方丈于是命人将所储存的大米煮熟送给大臣吃,此人如获至宝。当其知道所食是当年自己家浪费的粮食之后,当夜就自杀了。
秦王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国力是前朝无法比的,自以为铸就了铁打的江山,从始皇帝直可以传到千秋万代,等到其兴暴政,修阿房,却于倏忽之间灰飞烟灭!其他每个朝代,包括鼎盛时期的唐王朝,哪个不是在盛极之时忘了根本,最终由于自己的奢侈浪费激起变故,最终导致灭亡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今的社会,奢侈之风泛滥,很是让人为之担心,却人人都以为自己能够跳出历史的规律成为例外,却不知道规律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逾越的。到呼啦啦如大厦倾之时,则着实是悔之晚矣!
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又一笔宝贵财富,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古人做梦也想不到的富足。即使如此,也才是使国人中的绝大多数基本上温饱不愁。但是,许多人的做派却早已经超越了我们目前的实际状态,看这些人干事情,就感觉我们简直是阔的不得了!前几天曝光的某个地方的人民大厦,每餐消费数以数万乃至十万的顾客日日盈门,就让人感觉这个地方一定是富得很,却不知这里其实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许多地方都在盖楼装修,富丽堂皇,也着实让人大开眼界,个中的浪费却也着实让人心疼,仅用一年的地方却要费大功夫进行装修,绝对不能算作是节约。忽然想起殡葬中的陪葬,要烧掉的多数是纸制的,倒显得比较节约。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卖油郎的老婆,每天在丈夫出门前,都要从丈夫的油桶里偷偷的舀出一勺油,放在坛子里积攒起来。过年时家里遇到了难处,这个贤惠的妻子就拿出了储存的油让丈夫去卖。一说是米贩子的老婆。但别管是卖油郎还是米贩子,他们的老婆却着实是比许多大老爷们强得多。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宋·林逋)
百川归海,而海不盈。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法国)。
这些经典之句讲的是做人要宽容,特别是担任一定职务、负责一些事情的人更需要有一个宽阔的胸怀,这是一个为官者必须具备的品德。楚王一天在宴请群臣,楚王要他的最宠爱的侍妾为大家歌舞助兴。忽然,灯不小心被碰熄了,黑暗中只听楚王的侍妾大叫被人非礼,且她也已经将他战盔上的簮缨抓下,请楚王为他做主。可以想见,一旦灯火辉煌,非礼楚王宠妃的战将必将马上被发现,并难逃一死,起码是名声扫地。这时,只听楚王命令不要点灯,并要求所有的武将都将盔上的簮缨去掉,然后方将灯火点亮。楚王的宽容保护了犯错的将军。若干年后,楚王在战争中陷于危境,就是这个人冒死把楚王从战场上救了出来。说到底,是楚王的宽阔胸怀救了自己。
而今的许多人,却是以猜疑为能事,总以为天下除自己以外都是贼,别人或是下属有了一点点的无心之错,就恨不得将其打下十八层地狱,还美其名曰“加强管理”!真不知道在如此情况下还有没有真正的同心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