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拉摄影图片旅游娱乐文化杂谈 |
分类: 阿拉宁波 |


王阳明(1472--1528),生于余姚瑞云楼。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著有《阳明全书》。他创立“心学”,提出了“致良知”学说,在世界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史称其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阳明故居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西路36号,即余姚寿山堂。现存王阳明故居并非明代故居,乃是后世寿山堂(清朝中期建筑,桥梁专家叶樊(字季卫)所建)基础上进行重修的。


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就诞生于故居内的瑞云楼,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王阳明故居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整个故居既给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又不失端庄和典雅之气度。故居建筑自南至北沿中轴线分别为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及瑞云楼、后罩屋。


寿山堂内明间廊下挂有姜东舒所书的“真三不朽”匾,这是历来对王阳明一生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皆居绝顶的确切评价。


王阳明故居的主体建筑——瑞云楼为重檐硬山、五间二弄的二层木结构楼房,有先人瑞云送子传说,故名瑞云楼。

主楼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七楼七底,重檐硬山,结构简朴,气势较大,展现了浙东地区明清楼宅建筑的基本风貌。

楼上辟为王阳明及其家人居室的复原陈列。楼前为通道,两侧为庭院,种植了花草树木,东西两侧分立由日本友人捐赠而立的“阳明学纪念碑”和“修复瑞云楼碑”。

主楼设有王阳明史迹陈列,展览以翔实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展示了王阳明生平所至的各地遗迹图片、先生留下的诗文名篇及部分实物资料,系统介绍了王阳明一生的业绩成就,诠释了阳明学说对日本等海外诸国的深远影响。


王阳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嘉靖八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逝世,时年五十七。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阳明心学,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