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错金铜鼎
年代: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 出土:1979年洛阳市西工区小屯村出土
规格:高16.5厘米,腹径13.2厘米。
器形:盖器组成圆球形,附耳、短流。三兽蹄足盖及腹背饰错金细瓣花、三角云纹,是一件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P2(车衡
年代:西周)
↑P3(上排: 兽面纹铜觚、“弓”铜爵
下排:曲内戈、铜戟)
↑P4(上排: “单”铜鼎、陶簋gui
下排:陶罐)
↑P5(陶罐)
↑P6
↑P7(铜镜)
↑P8(铜镜)
↑P9(灰陶盉、白陶盉)
↑P10
↑P11
↑P12
↑P13
↑P14(上排:兽面纹铜尊
下排:兽面纹铜爵)
↑P15
↑P16(春秋青铜编钟)
↑P17
↑P18(唐白釉双龙瓷尊)
↑P19

母鼓方罍
简介:罍是一种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母鼓方罍通体均饰以龙纹、云雷纹组成的浮雕兽面。腹部饰有龙纹组成的垂叶纹。器盖似四面起坡的屋顶状。四角及罍中部有突起的扉棱。母鼓方罍的盖内铸有铭文“母鼓”二字。应是鼓国女子嫁与母氏男子所得的称谓。这件商代晚期的酒器出土于西周贵族墓葬,表明是西周贵族参与灭商战争而获得的战利品,是商晚期青铜酒器中的精品。
↑P20[母鼓方罍
年代:商代(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出土:1963年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葬中
规格:通高20.3cm,肩宽33cm,重约23千克]
↑P21
↑P22
↑P23
↑P24
↑P25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是洛阳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1958年5月1日在洛阳城南的关林建立。1973年迁至市区中州路。陈列大楼是一座琉璃瓦装嵌的民族形式建筑,1974年5月1日正式开馆。2007年11月29日,洛阳博洛阳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新馆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北临风光旖旎的洛浦公园,南接初具规模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占地30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整体建筑外观为大鼎造型,寓意“鼎立天下”,在设计理念上充分体现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根据建设计划,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洛阳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于2009年牡丹花会期间投入使用。
基本陈列,位于展馆一层,分三个展厅。展览以时间为序展示河洛文明在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的发展历程。荟萃历代文物精品,展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沧桑感与自豪感。其中重要展品有商周青铜器、有组合的西周铅器和多种器形的“原始青瓷”,春秋时期的“齐侯宝盂”,战国时期的金村大鼎和“繁汤之金”剑,西汉的彩绘壶和北魏王侯的仪仗俑以及绚丽多彩的唐三彩等等。展品中有一批国家一级文物,包括一些孤品,有相当一部分为首次展出。陈列辅以现代科技手段,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古都洛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河洛文明”陈列在2013年入选第十届(2011―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
专题陈列,位于展馆二层。展览分别有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石刻馆、书画馆、王绣牡丹艺术馆、巩义石窟拓片精粹展。
拍摄地点/洛阳博物馆
摄影/阿拉摄影/2014.8.13
文字/部分文字选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