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千年古县城——慈城
慈城设治始于吴越勾践时(约公元前473年),名叫“句章”。县治在余姚江畔城山地方,作为越国的屏障。到唐朝开元26年(公元738年)房琯为令,房琯当时是才德具备的人才,诗词与李白唱和,后为宰相,下马伊始,迁县治于浮碧山以南,浚疏阚湖以灌溉城郊;又以汉名儒董仲舒六世孙董黯母患屡疾,喜饮大隐溪水,奉母筑室以侍,担溪水供母饮,母病渐愈,以此故事以名县称为“慈溪”,属明州。
明永乐十六(1418年)慈溪县令失县印,请示于朝廷,诏令重铸新印,改溪字从谷,名为慈谿。
明嘉靖年间,慈溪县境滨海,遭到倭寇侵犯,焚掠殆尽,明世宗震怒,命兵部侍郎副都御史胡宗宪为总督,工部尚书赵文华为监督,始建慈溪城垣,积极防御倭奴侵犯。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1939年为防日军飞机轰炸,便于疏散居民,拆除城门。1949年后,城墙陆续拆除。
慈城其地三方环山,南面平川。据说唐代的慈溪县城,"城周五百六十丈",城内采用都城长安的井字形棋盘格局。古慈溪县城比三江口的明州府城的建造要早80余年,走进慈城,过街穿巷,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触目皆是。镇内已经列入文保单位的名人古迹有33处。
1954年,古慈溪县所在的县治改称为慈城镇,属宁波市江北区,1992年慈城跻身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之列。
拍摄地点/宁波慈城镇
文字/部分文字选自网络
图片/阿拉摄影/2008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