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

(2013-05-20 09:55:44)

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

 

我国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工作的繁忙,孩子的玩伴除了家人,更多的就是电视机、电脑、玩具,这无疑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自私、孤僻、攻击性行为、与同伴之间不能相互谦让等问题的原因。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影响。
   
从家庭生活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便显现出来,假如不及时的加以引导,这种不健全的人格将影响其今后的学习生活。适时适宜的引导是刻不容缓的。可见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来说只有家园合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同时又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此,我们通过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旨在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
   
一、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途径
     1
、以家委会为平台
   
这学期我们成立了班级家委会。家委会的成员都是各班老师推荐的热心于幼儿教育的家长。通过与这些家长代表的协商、交流我们共同制定了计划。确定了以家园共同教育,促进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为活动主要目标。如: 家长提出了男孩、女孩不同的性格、爱好,教师如何培养;提出了在交往合作游戏中的挫折教育、失败以后的情绪引导问题;提出了幼儿在家缺乏交往途径的问题等等。
    2
、发挥班级家长会的作用
   
以往的班级家长会较多的是向家长展示我们的教学活动,交流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为主,较少触及到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因素的培养,但这恰恰是家长忽视和困惑的方面。所以在本学期我们首先确立了家长会的重点家教内容:即帮助家长改变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观念、态度、行为和把握科学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方法,提高家长对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熟悉。在家长会上我们让家长有目的的看孩子在园的游戏活动情况,发现自己孩子身上在交往合作能力上的不足和别的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重视。

同时组织家长展开讨论、发现原因,提出建议和措施并通过家园互动来实施。在下一次的家长会上交流经验、提出新的困惑等。
    3
、以个别家长来带动
   
在每个班级的家长中不乏具有个别热心的,有较好教育方法的家长,我们就以点带面,让这个家长把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与其他家长分享,通过实例来促动那些对家庭教育不重视或缺乏熟悉的家长。同时家长与家长之间可能更有共同语言更能产生共鸣,所以我班成立QQ群、网络平台等让家长教师随时都能交流联系。
   
二、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1
、事先的调查
   
俗话说:不打无预备的仗。假如你对孩子现有的经验、能力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没有了解的话又如何能切实有效的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呢?所以事先我们要多和家长沟通,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班中孩子交往合作的能力。
    2
、活动中的观察引导
   
大班幼儿他们的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上还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活动中不乏有幼儿出现争执、哭鼻子、告状等现象,所以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勤于观察适时适宜的引导,让幼儿知道礼貌交往,学会谦让,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
、经常给予家长指导
   
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家长如何配合开展活动和引导的,教师除了通过家长会等集体活动了解外,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和小组座谈会、家园联系册等形式和家长沟通。教师要经常主动的参与、询问和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帮助,使家长更好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4
、重视材料的积累
   
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要重视活动材料的积累,如: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座谈会等的记录、家长的咨询表、个别幼儿的跟踪记录等。这些资料不仅能帮助我们梳理经验、发现问题,而且能使我们对下阶段的工作更有目的性。

 

 

 

                                              大二班

                                               

                                              2013.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