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祥原创)MACD的简单用法

(2017-08-19 11:02:32)
标签:

操盘

技术

交易

外汇

原创

分类: 外汇原创

MACD的简单用法

更多原创请关注竹祥个人公众号《竹祥汇说》


如果要给指标界排个名次,MACD肯定能够名列前三甲。因为这个指标用法实在太多,受众面实在太广。

 

自从1970年提出MACD以来,无论股票,期货还是外汇市场,都可以看见他的身影,因为MACD既能当震荡指标,又能当趋势指标,既可以看金叉死叉,又可以看动能强弱,既能顺势持有,又可以逆势背离进场。

 

为何MT4中的MACD是单线

http://s14/mw690/001afYPHzy7dyB9sMFLed&690

很多炒过股票的朋友做了外汇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股票和期货市场的MACD有两条线,怎么到了MT4里只有一条线了,并且怎么设置都调不出两条线,如下图:

http://s8/mw690/001afYPHzy7dyBdqDXx67&690

这让用惯了双线MACD的小伙伴很不习惯,不禁担心单线的MACD好使吗?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非得问竹祥为啥是单线,我只能告诉你这是一种中西方的习惯差异而已,用起来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如果说你没有双线就不会用单线了,那只能说明对MACD的本质以及算法了解的不够透彻。

 

如果非要弄个双线MACD才习惯怎么办,那就自己百度下载一个双线MACD的指标,加载到MT4里,打开自定义指标就有双线MACD了。

 

看不懂MACD复杂的公式可以用吗

大多数朋友看到MACD官方计算公式估计都一头雾水,不信看下面:

 

12EMA的计算:

EMA12 = 过去12日收盘价之和/12

26EMA的计算:

EMA26 = 过去26日收盘价之和/26

差离值(DIF)的计算:

DIF = EMA12 - EMA26) 。

根据差离值计算其9日的EMA,即离差平均值,是所求的DEA值。为了不与指标原名相混淆,此值又名DEADEM

  今日DEA = (前一日DEA X 8/10 + 今日DIF X 2/10

用(DIF-DEA*2即为MACD柱状图。

 

能够看懂上面这段公式表达的不到5%的人,基本都是EA编写人员和专业MACD使用者,对于绝大多数朋友来说,这种东西太伤脑细胞,那看不懂公式原理,可以用来交易赚钱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看不看得懂公式,和使用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能够看懂最好,我们没有几个人懂得飞机的设计和飞行原理,不照样坐飞机到处跑。

 

竹祥最擅长的就是把复杂枯燥的东西简单化,MACD本身是个复杂的指标,但我们平时应该用简单的方式去对待,不然会把自己绕进去的。

 

最简单的MACD使用方法        更多原创请关注竹祥个人公众号《竹祥汇说》

 

 

http://s15/mw690/001afYPHzy7dyBa4bZcde&690

MACD的使用方法有很多,要说最简单的就是看趋势方向,如上图,只要MACD的绿柱子在0轴之上,那就是多头趋势,可以机械式的这么认为就行,在上图516日至74日这一个多月里,MACD给我们的方向就是多!只能逢低做多,或者结合节奏均线去不断地做多!

http://s11/mw690/001afYPHzy7dyBavop47a&690

如上图,MACD0轴之上时,我们做多为主,MACD0轴之下说明空头趋势,我们做空为主!

http://s4/mw690/001afYPHzy7dyBb4Atd93&690

MACD这种最简单的判断趋势方向的方法,他的特点不是保证让你每次赚很多,而是能够给自己一个做单的范围和方向,只需要跟着MACD的指示,咱们就知道现在是做多还是做空区域,这样交易就不会混乱,指标的最大好处不是帮我们认知市场,而是给我一个前行的拐杖!

 

结语

有人问我,竹祥老师你怎么懂得这么多知识,其实这些也只是我所知道的冰山一角,我觉得自己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就是研究得够多,别人喝酒聚餐时我在看盘,别人旅游时我在看书,别人睡觉时我还在复盘......世上哪有那么多天才,只不过他们付出的比别人多而已。

关于MACD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大家感兴趣的话下次再分享,谢谢大家的支持!

                                                                                                                                         竹祥创作于2017.7.5

想要第一时间阅读竹祥的原创文章,搜索微信公众号《竹祥汇说》,或者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

http://s1/mw690/001afYPHzy7dyBqst4Ab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