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才是万恶之源?——看完《贫民富翁》
(2009-03-01 17:33:36)| 标签: 贫民窟富翁没钱万恶之源文化 | 分类: 文书影评 | 
 
虽然明年才毕业,虽然论文还没开完题,但看大伙态势,似乎几近毕业了。偏却有一节同学们都不喜欢的老师上的都不喜欢的课,于是乎,第一节课,大家虽然身都大驾光临,但心在哪,不敢说。
眼看时间已是上课时,随手抓起一本书,直奔教室。
书讲什么,忘了。但piapia认真地读了其中关于“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的章节。第一次有这样的想法或发现了自己有这个想法:好想成个有钱人。
友问什么触动了骨子里这根罪恶之源。我低头假装沉思,想来想去,把这责任推给横扫奥斯卡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 电影是在家看的。那时我还过着极度懒散的日子:每天枕着电脑睡着,每天伴着午饭香起来。过年回家,不应叫休假,该叫接近堕落。这是旁话了,还是说说这部诱使着我想去当个有钱人的电影。 故事大家是熟悉的。印度贫民窟里走出来的两个兄弟,一个成了百万富翁,一个混迹完江湖之后终于认了自己的罪,为了赎罪或者为了了结自己构建的生活,自杀了。 无论是从上面提及的电影故事,抑或表现手法上,这部片子给予受众更多“专业性”的内容。它借助电影专业手段,迎合大众对电影的种种期待。但对于那些电影专业人士来说,这样的片子势必觉得“人工味道”太重。好比妆容,大多数人更爱淡抹后似有非无的感觉。但话说回来,花钱进电影院看这片子的人,不都是那些非专业人士吗?非专业认识期待的电影,正是这部电影想给他们的,足矣了。那些业内人士站起来否定它,在此看来,意义显然不大了。 都想成为有钱人,但是做成有钱人,有人凭借不择手段,有人凭借运气,有人凭借脚踏实地,还有人凭借……手段是多样的,但目的只此一个:到达铺满钱的彼岸。电影诠释了两种成为有钱人的手段,一是运气,一是不择手段或者归为其他手段。机会自然是给准别好的人。我们的主角每一个答案,都是他成长中遭遇到的每一种痛的凝结。 成长中的所有痛,都源于没钱和挣钱。导演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些。故事到结束,导演让他有了钱,有了钱的他梦想迅速实现了。 看来林达归纳的对。他说正如马克·吐温说出的大白话:“没钱才是万恶之源。”活像在诠释这部电影。 |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