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应重视科研创新,加大对国有科研单位和高校科研的经费投入

(2006-11-01 11:24:19)
分类: 社会感悟
现在,政府有个倾向,在文件上大喊要加强科技创新,而实际上却很少落实到位,只是说说而已。另外,政府还有一个观点: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先说说第一个,关于要重视科技创新,主要表现在重视科技开发,忽视基础科研。加强科技创新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了,究竟落实得如何,不得而知。不过企业倒是得了许多实惠,如项目啊,资金啊,都得了不少,只是结果好象不大咋的,对社会安定,就业等都没实质性的改变。反而是使纯基础性科研单位和高校科研部门有停滞不前和落后于时代的感觉。现实中是创新经费都到了企业手里,企业转身就拿前到国有科研单位收购科研成果,而国有科研单位想继续搞研究,却苦于资金无着落,项目被企业拿走(现在都是国家规定了项目计划,按国家计划找项目才行,自创的项目国家管理部门不承认也不给经费的,与自创武功比不得),最马虎也要和企业分享。其实科技创新包括基础科学创新和应用科学创新等方面,应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固然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丰富社会物质,推进就业等,是社会进步必不可缺的,但抛开基础科学来谈社会发展无异是空中楼阁。个人以为,就实质而言,应用科学可以看作对科学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实践吧(不很准确,只是大概的意思),其理论还是来源于基础科研,其根本还是在基础研究。个人观点是:科技创新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原创性科研创新和其它基础科研为重点,同时加强这些创新成果在实践中的开发应用。
      第二个,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很难说这个观点不对,现在国家科技部就这样认同的。问题在于,要看是什么行业。有人说,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卫星上天,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成绩。不错,企业要发展,产品要有竞争力,必需依赖于科技创新。但别忘了,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以盈利为目的!从这点来说,企业的科技创新,是围绕企业的发展展开的,而且也是在那些有现期效益的产品项目上,既使对于农、林、教育等应用科技研究,由于经济效益不明显,而且周期长,成本高,企业基本上没兴趣。所以企业创新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当然,也不能否认企业创新会对社会带来一定的推进作用。但仔细想想,其科技创新的理论和基础来源于哪里?绝对是来源于那些基础科学研究,而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绝大部分是国家科研事业单位的事情,在现在的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都以追逐经济利益为乐的大背景下,任何企业都不会去养一班人去搞什么基础研究的。事实上,建国以来,农、林、教育等行业应用科研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基础科研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就不多说了),远的不说,就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中南大学黄伯云教授在航空领域的贡献就可以看到,真正事关国计民生的科学研究还是离不开专业国有科研单位和基础性科学研究。对于某些行业,企业可以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但绝对不能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不信的话,中国或者中国的任何一个省(市)现在就把所有国有科研事业单位取消试一试!
   说了这么多话,无非就下面几个意思:
   一、基础科学研究是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二、农、林、教育等行业的科技创新的主体绝对是国家科研单位,而不是企业。
   三、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对国有科研单位和高校科研的经费投入。
   2006年11月1日  耕民宗 于长沙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