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看发现曹操墓的真与假
(2009-12-31 08:43:17)
标签:
小品文野狼摄影野狼摄影博客曹操墓建国60周年曹操 |
分类: 社会万象 |
12月28日,在中央4频道早间新闻报道,河南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了魏武王曹操墓葬,并就墓中出土文物和坟墓多次被盗情况作了详细说明,从墓中发掘出最有力证据包括珍珠、玛瑙、犀角、石碑、石圭之类珍贵文物,还有被确认的曹操头盖骨和另两个陪葬的女性。收看后也非常兴奋,因为曾经影响过一个时代、被中国妇乳皆知的一代枭雄——曹操的来与去,终于尘埃“落定”。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据说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公元184年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并于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2年又击败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为“武皇帝”。
本人不懂考古,对历史也知之甚少,但对这两方面的知识也非常感兴趣。电视的报道也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但当看到墓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魏武王常所用打虎大戟”的石牌、石符具有名确曹操身份指向的文字时,顿感疑虑,这与历史的记载大相径庭,不符合其死时的身份,作为一国之相,也不可能以王者的身份葬之。之后,便在网上也看到了很多学者和网友的质疑,顿觉漏洞也太多。
曹操作为魏王的身份,是曹丕登基建立晋国后追封的,为什么还能埋葬在先的“魏公”墓中出现“王”的痕迹呢?考古是一门非常严谨地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假,特别是对于历史名人,仅凭只片而判断其身份也过于草率!是否是曹操墓还待于进一步商榷,其真假还需要考古学者进一步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