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北宋三(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至四年)

(2024-03-02 08:36:11)
标签:

转载

浙江杭州  雷峰夕照

(2006. 12. 08)

 

得子建塔乐钱王,

心忧宗主大宋强。

三龄少儿离吴越,

自此再难归故乡。

[转载]“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北宋三(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至四年)

景点介绍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虽小巧玲珑,名气在西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的塔,七十余年前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后来宝塔修复,风景依旧。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阳斜照,宝塔生辉,佛光宝气,普映山水,景色富丽堂皇。

[转载]“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北宋三(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至四年)

【历史背景】

雷峰塔,它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相传钱俶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古人更多地称之为 “黄妃塔”。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遭战乱受损。南宋时重修为八面五层。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犯杭时塔檐被烧,仅存砖构塔身。1924925日坍圯,发现砖孔内有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施印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经卷用川棉纸或竹纸精印,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贵资料。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钱王当时的心情真的是喜吗?大宋统一全国的步伐在一步步向自己迈进,看到新生的儿子,一定在心里默默地问:“孩子啊,你的未来会怎么样啊?”

 

【旅游趣事】:

记得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论雷峰塔的倒掉》,一边往山上爬,一边琢磨:这应该是新建的吧?等进了塔,这一切都被验证了 --- 塔里不但安装着电梯,而且电梯是另外收费的。从塔上下来,一出门就碰上了个熟人 --- 唐山的客户。这个客户原本是我在前一家公司时开发的,来到这家公司,再次把他“开发”成了经销商。跟他的交情,按说可以接下来一起游览的,可人家带着新婚妻子呢,跟在一起我岂不成了“灯泡儿”?于是聊了几句,婉拒了他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的邀请,往马路对面的净慈寺溜达过去。

 

 

河南鹤壁  大伾山太平兴国寺

(2016. 06. 24)

 

年号已表抑武意

庙名更显崇文心

太平兴国

[转载]“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北宋三(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至四年)

景点介绍

太平兴国寺位于大伾山东。寺内主要建筑有释迦牟尼大殿、朝阳洞及观音洞。寺内今存明至民国时期建筑。原山门三间,座落于半山腰平台,系清代建筑。内墙壁上镶嵌重修寺院碑刻。主体建筑为释迦牟尼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殿北有观音洞, 凿于1914年,洞内供观音,前有拜殿三间。观音洞北有朝阳洞,凿于明代,因洞朝阳故名。洞深4.18米,宽3.46米,高2.5米。券形顶,是大伾山上最大的凿洞。洞内原塑三尊菩萨及十八罗汉像。天将雨时四壁渗水,宛如一天然“晴雨计”。前有拜殿三间,殿下有明代天启七年(1672年)拜殿碑一通。洞两 侧山崖上有唐、元摩崖题记及摩崖造像,唐代《大伾山铭》位于寺后山崖上。

[转载]“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北宋三(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至四年)

【历史背景】

太平兴国寺自晚唐五代十国,就已经存在。太平兴国寺在唐代还不叫寺,而叫庵,后为兴国寺,直到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赐封“太平兴国寺”,并立此碑铭记。五代十国时的浚县,战事频仍,太平兴国寺也因此屡次废停。在天成、乾佑、广顺年间太平兴国寺得到数次修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把自己的年号赐给寺庙当庙名,看似很“高大上”,其实这不就是想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记号”嘛!这样的行为,和小狗撒尿占地没区别啊!

 

【旅游趣事】:

    从天宁寺出来,旁边没多远就是太平兴国寺。进寺一逛,朝阳洞、摩崖石刻等还是有些特色的。在寺内转了个弯,在与大雄宝殿基本成90度的方向上,又有一座大殿,这座大殿前也有庙门,正好也转完了,就顺着这个门出了庙,回头一看,庙门上也写着“太平兴国寺”,而且这个门比进的那个门看上去还气派,真不知道哪个是正门。

 

 

江苏常州  太平兴国石经幢

(2017. 11. 16)

 

本当善念存心内

何须刻石示人前

经在行中

[转载]“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北宋三(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至四年)

景点介绍

太平兴国石经幢位于常州市延陵东路太平桥北逸,原有一对,并植于太平讲寺山门前,今佚其一。幢高4.6米,宽2.4米,由经幢基石、浮雕八力神、宝相花、八佛像、仰莲等须弥座及八棱形幢身、缠枝牡丹花宝盖、浮雕斗拱、宝顶等叠成。具有宋代石刻艺术风格,座基为八角莲瓣型,高1.5米,周身遍刻陀罗尼经,字迹已漫漶不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转载]“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北宋三(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至四年)【历史背景】

太平兴国经幢为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遗物。太平兴国石经幢为太平兴国禅寺遗物,太平兴国禅寺为南朝齐建元年间齐高祖萧道成所创建。初名建元寺。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改名太平兴国禅寺,并置石经幢两座于山门两侧。现仅存一座石经幢,为常州市区已知年代最早的石刻。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寺庙已无痕迹,但经幢却能被发现,可见太平兴国年间国家花了多大精力来推行文化建设。

 

【旅游趣事】:

从红梅公园正门往通吴门走,路过了一个不怎么起眼的“石头柱子”,也没多想就过去了。看完了通吴门,心里突然一动 --- 刚才那石头柱子样子怎么有点奇怪啊?回来仔细一看,才知道是经幢。石头上字已经看不清楚了,可旁边的“文保碑”清楚地显示这才是正经八百的“老物件”。奈何再怎么老也毕竟只是一个“柱子”,转三圈用不了两分钟。得了,还是往前走,去拍通吴门的正面吧!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