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过家门而不入---夏朝一(禹,上)
标签:
转载 |
河南鹤壁
(2016. 06. 24)
定水患 聚人心人力
传江山 凭子贤子能
天下民主
【景点介绍】:
禹王庙位于大伾山顶。大殿座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内置大理石禹王塑像,外罩木质神橱,神像石壁彩绘“禹王锁蛟图”,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而建。
【历史背景】:
《尚书·禹贡》载:"东过洛油,至于大伾。"相传大禹治水,到过大伾山。故历代名人登临大伾,多赋诗留言,刻碑勒石,抒发"登大伾、俯大河,怀大禹"的感慨豪情。金明昌以前,大伾山为黄河转折点,南控名渡黎阳津(又名黎阳关,对岸为白马津),为大河南北要冲。县城"凭山为基,东阻于河",山阻河险,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河南开封 禹王台禹王庙
(2013. 11. 21)
水患频发百姓艰,
河洛归道利万年。
若无治水聚民力,
天下怎得一姓传。
【景点介绍】:
御书楼后为禹王庙,庭院二进,正殿五间,精致小巧。庙内大殿供奉着禹王塑像,东西两侧镶嵌着禹王 “治水图”和“庆功图”大幅砖雕。北壁镶嵌着清光绪年间河南巡抚刘树棠摹刻的“岣嵝碑”,文字奇古,字体怪异,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视。大殿东西各有一小院,东为“三贤祠”,西为“水德祠”。水德祠也建于明代,祭祀历代治水名人,以配享大禹之功德。
【历史背景】:
大禹治水或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陕西渭南
(2017. 10. 18)
山开水路畅
主贤民力集
龙门龙兴
【景点介绍】:
大禹庙在韩城市东北3公里的周原村。原名大夏禹王庙,简称大禹庙。是祭祀夏禹的庙宇。大禹庙在坐北朝南,中轴线建筑有献殿和寝殿,二殿由卷棚式的雨搭相边接。正殿内设有三组砖基木作神龛,由垂花柱分为9间,各龛有二龙戏珠的透雕成浮雕,龛案上有沥粉贴金描绘的二龙戏珠或丹凤朝阳彩绘。殿内东墙是孙悟空收降红孩儿的彩绘壁画,西墙是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和庆宴彩绘壁画。![[转载]三过家门而不入---夏朝一(禹,上) [转载]三过家门而不入---夏朝一(禹,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历史背景】:
禹凿龙门,古代中国神话,出自晋王嘉《拾遗记》卷二。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工程之一,龙门在今陕西韩城及山西河津两县的中间。
禹凿龙门的传说最早见于《墨子.兼爱中》: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注后之邸,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此言禹之事。今山西、陕西中间的黄河,古人称作西河。禹凿龙门是为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得利。但在大禹那个时代,就当时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平,开凿龙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大禹治水的事迹传至后代,大禹成了治水的代表人物,就把一切与治水有关的事都记到大禹的名下。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水是自上而下,治水是不是该从下游往上游治理呢?龙门或许是史籍上记载的治理黄河的最上游了吧?站在今天的眼光看,黄河的问题还在更上游呢。
【旅游趣事】:
湖北武汉
(2014. 11. 21)
十六字令
贤。
治理江河十数年。
民心附,天下子孙传。
【景点介绍】:
禹稷行宫(禹王宫),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是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也是武汉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建筑。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
大禹神话园是武汉市汉阳江滩的一部分,位于汉阳晴川阁与武汉长江大桥之间的长江江滩之上,是以大禹神话雕雕塑为主题的景观园。大禹神话园长约400米,宽约60米,分上、中、下三区和中国洪水文化展示馆共四个部分。
【历史背景】:
《尚书·禹贡》在记述大禹治水的历史事迹时,多处提及大禹致力于疏通长江的支流和长江干流.“番冢导漾,东流为汉”“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导番冢,至于荆山”;“导岍及岐,至于荆山”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