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ljjww0575
lljjww057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5,482
  • 关注人气: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之外(洛夫)

(2012-11-04 16:11: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诗

烟之外

洛夫

 

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来潮去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 

  结局如此之凄美 

  ——落日西沉 

   

  你依然凝视 

  那人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 

  他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 

  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 

  独点亮那一盏茫然 

   

  还能抓住什么呢? 

  你那曾被称为云的眸子 

  现在有人叫做 

  烟 

 

 

爱是一种领悟

——《烟之外》赏析

赵小琪

“爱之弥深、痛之愈切”,这似乎是一种规律。洛夫的这首诗,就是对这种爱的规律的又一次演绎。所以诗评家王灏认为:“《烟之外》是洛夫作品中,一首色彩最为不同的诗,那份凄然哀伤之美实在是洛夫作品所少有的。”(王灏:《一种异数的存在》,见张汉良编《中国现代文学评论集》第126页,中华文艺月刊社1977年版) 

全诗一开始,就渲染出一幅极为凄美的失恋场景。轰轰烈烈的爱情戏剧拉下了帷幕,女主人公已毅然卸下戏装,奔向遥远的远方。剩下那还在戏中的男主人公,仍穿着戏装,追寻着卸装远行的女主人公至岸边。“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一句,言尽男主人公对那段逝情的痴迷和执著,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我的千呼万唤都已惘然,毫无意义,因为绝情而去的“你”已在“我”想望也不可即的“千帆”之外了。 

睹景伤情,抚今追昔,抒情男主人公不由感慨万千。爱情竟如这眼前的海水一般,“潮来潮去”,聚散无常。又恍若这沙滩中的鞋印。“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距离竟是如此短暂,它带给人甜蜜与凄美的反差竟是如此巨大。造化竟是如此这般捉弄人,将一段山盟海誓的爱情故事演化成了“如此之凄美”的“结局”。聚与散、合与分,似乎都无法由爱的人来决定,而是由冥冥中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操纵。 

接下来的第三节,诗人用人称的不断转换,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前三句写抒情主人公的潜意识仍然难以认同意识已经把握到的客观事实,它仍然沿着本能的轨道继续向着过去的方向滑行,“你依然凝视/那人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此处的“你”,实际上指涉的就是前面的抒情主人公,“那人”就是离他而去的过去的恋人。“依然凝视”,说明抒情主人公仍沉醉在爱的梦幻之谷中,而恋爱对象“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作为他无意识经验的聚焦点,继续点燃和激活着主人公的生命激情,使他在激情的状态下将恋人有关的种种美好的事物集中起来浓缩成了“昨日”“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在这朵云面前,他心醉神迷,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 

然而,现实终究是无情的,意识只要一抬头,抒情主人公就再也无法承受无意识想象活动中的那种执著追求的激情,清醒地意识到云的美丽的短暂和虚幻。如果说无意识是极力想弥合“我”与对象之间的分裂,那么,意识的上升就不是要加强这种弥合而是恢复已有的分裂。“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亮那盏茫然”,言说的就是抒情主人公从无意识的梦幻之谷中挣脱后的醒悟。在茫茫人海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你以你“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点燃了我心中的“灯”,我们似有缘,但你竟然又离我而去致使我心中一片“茫然”,其实质我们仍归于无缘。由此可见,爱如灯盏,“亮”与“茫然”皆属偶然,情爱也好,被称为“)的眸子”的美丽也好,都只是一个过程中的存在,它们的结局,最终都被一种“叫做烟”的宿命的幻灭所牵曳,于是,此诗由幻爱通向幻灭之美,遵循心理逻辑推演出了一场生命的启示和领悟,因而,它与其说是一首个人意义上的失恋诗,不如说是一首社会意义上的失恋诗,它是诗人对于生命美的追求和幻灭的挽歌。从这个意义上看,这首诗的价值不在显示了爱的失落本身,而在于爱的失落过程中所显示出的人生领悟。 


 

烟之外,那寂寞如纱的思恋

黄树生 张晟

诗如海潮,是一种浪漫而有节奏的艺术。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西班牙诗人诺贝尔文学家奖获得者希梅内斯认为:真正的诗歌就在于那深刻的感情。只有那种来自深刻感情的诗歌,才能让我们从头到脚地感动起来。

唐朝李商隐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或许!多情的诗人,依然深深地陷在无法逃开的惆怅与执着中,明知千帆之外的她已离去,而那深情与记忆,却并未散入风中。她或许听得到,可是毕竟触感觉到彼此熟悉的体香。曾经的激情,无奈中渐渐归于平淡,无法释然无奈也只得在一声叹息中放下。

洛夫在这首诗的开篇,潦潦几笔淡墨渲染了这样一幅惆怅的暗淡图景,在被意象化的声音中传播着宋词一般的凄美,在读者的眼前撒下一层轻烟似的纱。瞭望海滨,诗人在溶溶的月光下,独立在夜幕中沙滩,海水已然是退了潮的。他似乎是还能够清晰地听见那涛声,一波又一波,撞击着礁石。远走了,望不见伊人的行舟,奔向那不明的远方。他在这边,在涛声中呼唤,苦苦呼唤着她的名字,一遍又一遍,也只能任凭那涛声无情地吞噬着他心底的呐喊,消失在大海深处的黑夜。

情节与纯粹的抒情诗通常是矛盾的,但胡适主张作诗如作文,好诗要有情节。洛夫在《烟之外》的第二节的开头,继续诉说着前面潮来潮去的无尽哀怨。在往复的循环之中,诗人追忆着她柔美的音画。时间本来是一个天定的常量,可是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怎么一左一右两步之间就到达了尽头呢?诗人借用时间的压缩错位来象征爱之生和情之殇,竟像潮来潮去般的急促,稍纵即逝;又似岸边的鞋印的距离那样短暂,尚未来得及体会这是怎样的一种甜蜜,幸福却已远远离别。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留在黑暗中守候。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在狂风和暴雨中,无言的书被吹到了最后一页,没有后记,徒然的呼唤,并不能改变爱情落日西沉的悲惨结局。一切趋于那样的安静,安静得还来不及寻摸,无情的事实把人拉回冷酷的现实。聚聚散散,离离合合,时间的步伐抹去心中的泪痕,然而再循着他们原来的踪迹,步上命运的正轨。

诗的前两节,作者在潮起潮落的思恋中,营造了一种让受众清冷怅惘的心境,刻画了一种恋恋不舍的失意。

第三节中一片纯白,应该是指一段如白玉一般纯洁无暇的爱情,抑或是一汪清澈如皓月一般的柔情。黑夜泪涔涔,诗人依旧伫立,在海涛中久久地守望。在凝视什么?凝视眼睛里的纯白,渐渐演变为茫然的双眸。

有必要特别提醒读者注意:第三节的第三句非常长,貌似并不符合诗歌的一般写作规则,然而通过这个形式,由急而缓,曾经那么近的相对凝视,已被无限扩展的时空之隔开,隔断,隔绝,昨日还亮着一片纯白,而此刻只剩下一片茫然。诗人心中似又被痴迷之情再次激荡,似乎是无意识般的,他砰然一跪,跪向她,也跪向那朵悄然远逝的美了整个下午的云。那是昨日的梦,是逝去的烟,尽管如此,却曾鲜活过,也曾妩媚过,却曾闪耀过他的整个生命。然而,云是美丽的,却又易碎,是终将走向幻灭的,人似乎是只能抓住那瞬间灿烂,它却始终如昙花一现,最后消失在了茫茫的天际。

终于,诗人闪出幻梦,似乎明白了这些,于是便埋怨: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亮那一盏茫然。点燃什么?是被你遗忘漠视的茫然心情,还是如消散的爱情?这里,我们能够看作是诗人有意而为之的,诗人将抒情主人公的人生体会作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铺垫,结构上承接了前两节,是开始转化的一个过程。将情比作灯火,盏盏灯火会有熄灭的时候,情也是如此,那又何苦死死追寻,独留自己茫然一生?他深切的叩问,最后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由最初的感性,到沧桑之后的思悟,这是人的变化,然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韵味中,唯一不变的,只是那种落寞与寂寥。

最后,还能抓住什么呢,什么也抓不住了!曾经的一切,到头来还是如烟消云散,不留一丝痕迹。留下的,只是人心中恒久难以释怀的寂寞的思恋。然而,那命定的结局,谁也无力改变。这里的云的眸子,是对上节中那一片纯白的呼应。则呼应了上段的茫然。诗人巧妙运用的意象植入了人的心海,利用意识与潜意识的浮动,意象与意象的碰撞,表达外在景象与内心世界的不和谐,再一次渲染了全诗哀伤曲蓝调。(文/黄树生 张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