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会是三点水旁?

(2024-08-31 17:59:18)
标签:

法制

古代

传统

镡凤仪

买了一本帛书版的《道德经》浏览了一下,感觉差别挻大。差在哪儿咱就不说了,去找历代注疏文人吧。

手边还有一本法国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就一起读了。读着读着感觉孟德斯鸠的思想好象出自于《道德经》。

一位诞生在两千年前的东方,一位成名于十八世纪的西方,他们相隔一千八百多年,又分别处在上万公里地理之差的东、西方大陆,怎么会有这样的神奇呢?想起了伏尔泰,疑惑解开,孟德斯鸠的时代也是伏尔泰时代,中国古代经典已传入法国,进入文人的阅读范围。孟德斯鸠有关法的思想是不是出于老子,没听到专家说,就算我一家之言。

先来看看老子的‘道法自然’,将法归于自然属性,强调‘道法’要顺其自然,一切要以自然世界的生存法则为人类生存的法则,不可逾越。

我们再看孟德斯鸠的思想,‘所有的规律产生前便有了自然法,因为它们渊源于我们生命的构成,在人为法出现之前,已经存在着公正。’也就是说,公正并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的,这一思想正好与‘道法自然’想通。双方都提到了自然与法。

有关自然的理解很容易弄懂,但法就不同了,有许多解。先打开许慎的《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这也是法字为什么用水字旁的根本原因。俗语,一碗水端平。法的古代文字‘佱’今文省,举足也,从人,止住。在法面前要止住脚步。

在现代汉语字典里可以看到许多法的词语及引伸意义,多不赘述。我们将‘灋’的水字旁和下面的去字去掉,廌就显露出来。廌,兽也,似山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觸不直。意思是这种兽会辨是非,非者用角顶,正者不顶。引伸解读,为什么古人要用廌来断是非,难道他们智慧的大脑无法断是非了吗?愚蠢到不如兽了吗?显然不是,他们是利用自然的力量或者说是天的力量,免除破案程序及人为麻烦,把功劳归于老天爷。

同时还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案子复杂到办案人无法给出定论。放出廌,廌顶到谁,谁就有过错,不容置疑。表面是廌的选择实际代表着上天的意思。对现代人来说有些荒唐,如果你站在自然法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办案方法,你会体会到,自然选择在法理中所占有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我们从自然属性出发,整理解开复杂而难断的是非会变得顺畅,‘不是你推的你为什么扶他,’和,‘你还手就是互殴’的经典段子,就不会出现。 

自然选择也是老百姓说的天理,有时我们常说,天理难容,就是这个道理。‘道法自然’实际就是最早的自然法总结,只是我们后人没有去重视他。如果老子从地下出来看到今天的两个经典,会后悔当时答应尹喜写下《道德经》,这不白写了吗,还让洋人用去了,我们的人呢?

看完这篇小文,再在马路上走看到门口放着石雕独角兽,廌,就知道里面在干什么了,如果他们放了狮子,那就里外不通,你会一笑而过。嘻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