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热呀
(2022-08-23 11:29:52)镡凤仪
今年天天真热,而且严重干旱。有的地方刷新了几十年的记录。为什么呀?我要说的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发明过去一百七十多年了。他对科学技术的贡献毋庸置疑非常巨大。面对这大热的天,及逐步恶化的生存空间,我突然想到了人类这一发明。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后人并没有完整理解应用这个定律,只重视被转换成机械能的那部分,而余下的却被忽视了。
我们在利用‘化石能源’制造能量时,并不是一等一等的将其制造出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还有一部分能量被送入了大气。比如汽车,通过燃烧‘化石能源’,推动汽车前进的同时,还有一部分被散热器、发动机外表和排气管送入大气。有人说这是必然的,人吃饭还得拉屎呢。对,是这个道理,人排出的粪便,可以完整地送回土壤,在土壤里转化为植物的营养物,供植物生长,在这些植物中,有些是可以供人们食用,由此形成的循环为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被排出的尾气与散热器、发动机外表散出的部分能量却不同,这些能量并没有被植物完全吸收,余下的就漂浮在大气中,当然不仅仅是汽车,还有,发电、空调、锅炉、化工等都有一部分热能被送入了大气。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大热天气,极端恶劣天气的增多,两极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已经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危害。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选降低‘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现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还要大力开采使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所谓新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自然流水的势能等。我不禁要问,难道我们解决了‘碳’的排放问题,全部使用了新能源后就能解决温室效应吗?我说,未必!关键是,我们在解决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时只关注了排放出的气体,“碳”,而没能关注其排放出的热。实际上在燃烧‘化石能源’进行机械能的转换过程中,被送入大气的那部分能量,主要是有两种物质,‘碳’和热。
海水温度的变化来自于外部,热的传导和散发。水温的上升是吸收了热,水温的下降是释放了热。难道海水温度上升仅仅是吸收了‘碳’上升的吗?很明显是‘热’使海水温度上升的。如果我们在水中单独加入过多的‘碳’水温会上升吗?
水可以传导热,使之局部地区产生的热被传导到温度过低的地区。同理,大气的温度上升也是‘热’导致的升温。空气也可以传导热,也是局部地区的热被传导到温度过低的地区。这一过程也是水温和气温相互传导的过程。正是水温和气温的同时提高影响到了气象的变化,温室效应也就有了。
我们地球的大气层是密闭的,这些被释放的热,并没有消失,被留在了大气层中。有人说,绿色植被可以吸收这些热。猛的一看有道理,但稍作分析可以看出,绿色植被所需要的热能,从太阳那里得到的已经足够了,再多它们不吸收。
看一个例子,在南方的学校里,冬天没有暖气,学生们早晨刚走进教室时,教室感觉到很冷,上过几节课后,教室里的温度会上升,有人说这是白天气温上升导致。我说,只是一个因素,学生们身上的热量散发包括呼出的口气,也是因素之一,要知道人呼出的口气里虽然也有二氧化碳,但微不足道。在同样的天气和客观条件下,走进一个没有学生的教室里气温绝不会比有学生的高。这个例子是将‘碳’与热分开。
还有北方家里用的暖气,在这里暖气是不排放碳的,可温度呢是,上升的。
还有,夏天使用的空调机,大量的热被排入大气中。
还有……
有人会说,那些热早就散发没有了,其实一点没有少,是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的。‘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已经制造出来的,就不会消失。
还会有人不同意我这种猜想,说没有科学试验依据。这些依据很简单,从日常生活和现在人类生存环境中就可找到答案。就象牛顿的一些科学依据一样,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得到。因此今天我们依然要学牛顿物理学。
我们不能责怪焦耳,为什么不说清楚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有一部分没有转换成机械能。我们应该责问后来的实践者们包括我们自己。现代人在使用科学遗产时,要学会发现问题,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回避而要及时尽早做出修补。就象牛顿与爱因斯坦,一个‘平直’,一个‘弯曲’,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将物理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就了现代物理学。
事情已经发展到今天,积重难返。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要做出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人类已经没有退路,更无法倒退到没有使用化石能源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这一问题上。选择新能源,不应是依赖,而是过渡,要继续寻找比现在所谓新能源还要合理的能源,或者改变生活方式,不再依赖所谓的能源或者说不再依赖能量转换。即便是无法摆脱能量转换,那么就要解决,转换过程中的一等一等问题,而不是象现在这样,留一部分给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