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读《陪伴女儿,经历2011年“小升初》读后感

(2011-06-24 13:51:29)
标签:

转载

分类: 写给儿子
做好父母真的不容易

读完这篇文章,我最担心的是我和这个妈妈的作为有太大的偏差。我会不会将来成为那个“女儿的同班好友,好几年间常年请三科家教补习功课,每周大约花费近千元,还不算上“坑班”的费用,直至今日,已经参加了至少6个初中的考试,依旧无果。”的孩子妈妈呢?也许吧,但似乎又不会。下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我认为应该赞扬的:

1、  她高度关注了孩子内心世界的生活,让她说出自己的感受,她的负担,真正参与了孩子心灵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关注了孩子的分数,而放弃了对孩子其他品格的培养,这是我要借鉴的。联想自己的生活,记得有一次兜兜要买一个遥控车在超市里面大哭,因为说过只要在公共场合哭闹,一切要求坚决不能满足。所以即便在款台时他跟我妥协了,说要一罐糖就可以了,我依旧不依不饶的说,什么都不会给你买,因为妈妈说过,只要哭闹就任何东西都得不到。当时身边很多人,兜兜明显觉得自己没面子了,已经不哭了突然又开始流眼泪,只是这次没有很大声的,小声的跟我说,妈妈别说了。我那时才知道,他已经有思想了。我原来一直把他当小孩儿,什么都不懂得小孩,其实我从现在开始,应该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了,注重他性格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和黯淡的东西,并且尽可能的给他一个正确的方向。

2、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尽早的学会了自我管理。例如这个妈妈让孩子自己加盖家长的人名章,也许有一天我对兜兜也会采用这样的方法,但是我的放权会有过程,要监督,并且和老师充分沟通,让老师也意识到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家长的放任和逃避。从后文可以看出,这个妈妈虽然关注和孩子间的亲子关系,但是并没有关注和老师的关系,在小升初的最后阶段,她向老师征求意见的时候,老师表达的姿态并不是一种建立了默契关系之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一直生疏着,关键时候不要指望他说出多么有建设性的话语,这些情感是要慢慢铺垫,而关键时间才能现拿现用。老师每天耳濡目染,他们的话不可全信,但一定会有你需要的东西,不要等到你想倾听的时候,而别人不愿意说。

3、这个妈妈在话语中一直强调着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但我认为她如果能让父亲参与到这种过程中来,孩子的收获一定更大。我想做为女性教育女儿,肯定有思维上共同的弱点,适当时候加入男性的思维一定是一种更好的补充,然后他提到爸爸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没有参与,而且对妈妈的举动表示怀疑,妈妈一定是个强势的人,虽然她一直用自己的理论支撑着。她的言论是“我发现,女儿的自尊和自主意识,也影响了爸爸,他也开始用平等、尊重和协商的语气与女儿交流了。我们的家庭有了越来越多的轻松民主和更为亲密的气氛。感谢女儿,是她用自己的成长带动了我们的新一轮成长。”这也算一种方法,但是我想换作我,除了孩子对父亲的良性影响,我也会尽早的完成大人间的沟通,尽早的形成共识。相信如果她能和孩子的父亲在教育上达成一个共识,而不是用实践来证明尝试的正确性,我相信孩子成功的胜券更大,至少多一种思维模式的参与会有更多的把握。

4、这个妈妈看了大量心理学的书,有很强的理论性,包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天性,这种天性同时影响了在育儿过程中焦虑的妈妈,让妈妈也随之乐观起来,这是一种良性的链性反应,对社会对外界和对未来的心态多和孩子交流,去学习并收获了诸多与人与环境相处的体验,如及时敞开的交流、真实坦诚而不攻击并尊重对方的表达、坚持自我和理解对方的边界协商、接纳自我与外界的不完美现实、信任对方的自我调整和成长能力。同时这个妈妈很善于总结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感悟,把与女儿相处中的正性体验迁移到其他人际交往中,增强了自我感知能力和自信心。

二、我不认同的地方:

1、她某种程度上不是一个重视交流和了解事情内部规律的妈妈。在孩子的选择上面,过多的相信了孩子的能力,然而不可否认,她是一个不到12岁的孩子,更多的时候他的知识厚度和阅历决定了,如果把理应是家长把关和了解的事情推给孩子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家长可以做教练,但你一定要具备专业水平,不能让一个尚在业余水平的孩子自己去业余着,你还想天天拿世界冠军。以结果为导向来看,这个孩子似乎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多少带着偶然性,如果这是一个顽皮,晚熟的男孩,事情未必能有这么理想。首先1-3年级所有培训班的选择,这个妈妈都是没有经过斟酌的,只是考虑到她可以晚些接孩子,而不是真正考察了去培训班学习的真正意义,所以她什么都没学下来,孩子的态度是“除了完成课内作业,仍旧不复习培训班的课程。但隐隐地,我能感受到女儿的压力。”是吧,最终买单的是孩子,她感受到了压力。学习二胡、学习朗诵、包括所谓的坑班,他们都没有从中受益。这是家长的方向性问题。客观的说,如果妈妈用些心选择,结果即便还是如此,但至少这种概率远远下降。

2、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压力一定程度上是这个妈妈带来的,虽然她通过积极的亲子沟通,甚至是告诉孩子要坦然接受不好的结果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但是如果用接受电脑派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将来的潜力和纵向发展,只能说是这步棋没走好给自己的一个安慰吧。如果没有这么侥幸,至少这个阶段上她是有缺憾的。

3、我认为这个孩子家长放任教育下的一个阶段性侥幸成功者。孩子一直在有压力的状况下学习,我完全看不到她在学习中找到的乐趣。做为妈妈一直在不停的给自己放任找理由,在她的放任和没有甄别的学习状态下,孩子最后实际面临了更大的压力,临考试前才知道考三门而不是仅仅一门英语,早干什么去了?孩子请假突击,她也请假陪孩子突击,作为妈妈都坦言,“我很怀疑自己的作用。”如果妈妈在这时候还在怀疑自己的作用,那一定是她根本没用心想过她要起到的作用。她虽然也说“我感受到了女儿更少抱怨、更为自信、乐观和平和的心态。”这得益于他一直的亲子沟通,和第一段中我提到的她与孩子在沟通上优势,对孩子心灵的培养,让她释放情感,如果没有这步,这个孩子死定了,会很痛苦的说。

我的读后感也许会很片面,但读完这篇文章,我在反思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家长。现阶段我的答案是:我要做负责的、知识面宽、心态好的家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