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于读《陪伴女儿,经历2011年“小升初》读后感
(2011-06-24 13:51:29)
标签:
转载 |
分类: 写给儿子 |
读完这篇文章,我最担心的是我和这个妈妈的作为有太大的偏差。我会不会将来成为那个“女儿的同班好友,好几年间常年请三科家教补习功课,每周大约花费近千元,还不算上“坑班”的费用,直至今日,已经参加了至少6个初中的考试,依旧无果。”的孩子妈妈呢?也许吧,但似乎又不会。下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我认为应该赞扬的:
1、
2、
3、这个妈妈在话语中一直强调着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但我认为她如果能让父亲参与到这种过程中来,孩子的收获一定更大。我想做为女性教育女儿,肯定有思维上共同的弱点,适当时候加入男性的思维一定是一种更好的补充,然后他提到爸爸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没有参与,而且对妈妈的举动表示怀疑,妈妈一定是个强势的人,虽然她一直用自己的理论支撑着。她的言论是“我发现,女儿的自尊和自主意识,也影响了爸爸,他也开始用平等、尊重和协商的语气与女儿交流了。我们的家庭有了越来越多的轻松民主和更为亲密的气氛。感谢女儿,是她用自己的成长带动了我们的新一轮成长。”这也算一种方法,但是我想换作我,除了孩子对父亲的良性影响,我也会尽早的完成大人间的沟通,尽早的形成共识。相信如果她能和孩子的父亲在教育上达成一个共识,而不是用实践来证明尝试的正确性,我相信孩子成功的胜券更大,至少多一种思维模式的参与会有更多的把握。
4、这个妈妈看了大量心理学的书,有很强的理论性,包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天性,这种天性同时影响了在育儿过程中焦虑的妈妈,让妈妈也随之乐观起来,这是一种良性的链性反应,对社会对外界和对未来的心态多和孩子交流,去学习并收获了诸多与人与环境相处的体验,如及时敞开的交流、真实坦诚而不攻击并尊重对方的表达、坚持自我和理解对方的边界协商、接纳自我与外界的不完美现实、信任对方的自我调整和成长能力。同时这个妈妈很善于总结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感悟,把与女儿相处中的正性体验迁移到其他人际交往中,增强了自我感知能力和自信心。
二、我不认同的地方:
1、她某种程度上不是一个重视交流和了解事情内部规律的妈妈。在孩子的选择上面,过多的相信了孩子的能力,然而不可否认,她是一个不到12岁的孩子,更多的时候他的知识厚度和阅历决定了,如果把理应是家长把关和了解的事情推给孩子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家长可以做教练,但你一定要具备专业水平,不能让一个尚在业余水平的孩子自己去业余着,你还想天天拿世界冠军。以结果为导向来看,这个孩子似乎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多少带着偶然性,如果这是一个顽皮,晚熟的男孩,事情未必能有这么理想。首先1-3年级所有培训班的选择,这个妈妈都是没有经过斟酌的,只是考虑到她可以晚些接孩子,而不是真正考察了去培训班学习的真正意义,所以她什么都没学下来,孩子的态度是“除了完成课内作业,仍旧不复习培训班的课程。但隐隐地,我能感受到女儿的压力。”是吧,最终买单的是孩子,她感受到了压力。学习二胡、学习朗诵、包括所谓的坑班,他们都没有从中受益。这是家长的方向性问题。客观的说,如果妈妈用些心选择,结果即便还是如此,但至少这种概率远远下降。
2、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压力一定程度上是这个妈妈带来的,虽然她通过积极的亲子沟通,甚至是告诉孩子要坦然接受不好的结果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但是如果用接受电脑派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将来的潜力和纵向发展,只能说是这步棋没走好给自己的一个安慰吧。如果没有这么侥幸,至少这个阶段上她是有缺憾的。
3、我认为这个孩子家长放任教育下的一个阶段性侥幸成功者。孩子一直在有压力的状况下学习,我完全看不到她在学习中找到的乐趣。做为妈妈一直在不停的给自己放任找理由,在她的放任和没有甄别的学习状态下,孩子最后实际面临了更大的压力,临考试前才知道考三门而不是仅仅一门英语,早干什么去了?孩子请假突击,她也请假陪孩子突击,作为妈妈都坦言,“我很怀疑自己的作用。”如果妈妈在这时候还在怀疑自己的作用,那一定是她根本没用心想过她要起到的作用。她虽然也说“我感受到了女儿更少抱怨、更为自信、乐观和平和的心态。”这得益于他一直的亲子沟通,和第一段中我提到的她与孩子在沟通上优势,对孩子心灵的培养,让她释放情感,如果没有这步,这个孩子死定了,会很痛苦的说。
我的读后感也许会很片面,但读完这篇文章,我在反思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家长。现阶段我的答案是:我要做负责的、知识面宽、心态好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