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炒股记(二十)投机者李三
(2011-10-15 10:14:56)
2011年10月15日 阴
投资,投机。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一个英国金融家说过:“年轻时我没有什么钱,别人说我是赌徒。后来有了一点钱,别人说我是投机者。现在,别人说我是投资家。其实,我干的工作一点都没变。”看来,投资和投机只跟金钱的多少有关系,跟方法无关。《专业投机原理》中将买卖股票按时间分为三种方式。当天买卖叫交易;持有股票三至六个月叫投机;持有股票两年以上叫投资。至于持有股票六个月到两年,很难说是投机还是投资。中国没有T+0,也没有高频交易,李三不可能做交易者。李三也不可能像巴菲特一样对一个公司长期调研。中国的最长一次上涨行情也就是两年零三个月,持有股票两年以上风险太大了,李三只能做一个投机者。做一个成熟的投机者,就存在投机方法的问题。方法只有两种: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做基本分析的把技术分析者想象成一个格林斯潘模样的怪老头,没日没夜的画着图表。基本面分析者由于巴菲特的巨大成功基本树立了光辉形象。还有一类投资人群是随机漫步者,他们想象股市是无法预测的,股票是无法选择的,市场是最正确的。巴菲特的成功告诉大家,股票是可以选择的。但巴菲特一直不承认股市的波动可以预测。李三看了美国的百年股市历史,不管是1929年,还是2008年的下跌,都有先知先觉者提前出场。这些人,往往不是预测大师,而是与政府政策接近的人。股市的走势,靠技术分析能算出结果是天方夜谭,但经济的基本面和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股票的走势有很大的关联。中国股市从1996年以来的几次重要上涨和下跌,都和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1996年,中国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带来了一轮上涨行情。林义相《二十年回忆》中的一段话“1997年上半年,人民银行查违规资金入市,股市开始下跌,一直到1999年的519政策。1999年5月19日,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放松了一些国有资金入市,“5.19”行情上涨到2001年的高点,上证指数达到2245点。2001年6月12日,出台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办法,从此开始了为期5年的熊市,一直到2005年6月份,跌到998点。”很好的诠释的股市和政策的关系。一直到2005年,又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才迎来一轮牛市。从2008年开始,货币政策的转向很频繁,也就引起了近四年股市的剧烈波动。2010年11月至今,由于货币加大紧缩力度,股指虽然跌幅不大,但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走了将近一年的单边下跌走势。经济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温州高利贷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温总理亲临温州调研。从这个事可以看出,中央对高利贷还是比较温和,基本上没有严查高利贷,造成资金的进一步紧张。但是,也没有放松资金的迹象。市场上资金处于短暂的平衡期,这决定了股市延续着下跌的趋势处于继续下跌中。股市趋势的改变,必须货币政策转向。通货膨胀趋势对股市没有影响,影响股市的是治理通胀的货币政策。技术分析用处不大,为什么中国对技术分析还顶礼膜拜了,主要是国家货币政策不透明,有先知先觉者提前知道货币政策的转向而进行交易,大家都想知道这些先知先觉的行踪。这周的上涨,是先知先觉者在行动了吗。不管先知先觉者何时行动,货币政策下一步放松的概率比进一步紧缩的概率大,现在是选股票的时候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