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如果原本就是荒芜的,那不叫废墟。一定要曾经辉煌过,曾经繁华过,却因为种种原因,辉煌不再,繁华逝去,这样的所在,才能被称为废墟。崩密列(Beng
Mealea),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一千年前,高棉人创造了灿烂的吴哥文化。然而随着战火和迁都,这个璀璨文明的杰作被生长迅速的热带丛林所湮没,本无间隙的石块在树根的缠绕下崩溃、坍塌。美丽的古都渐渐被世人所遗忘。
   
在卡门著的《五月盛放》书中,有这样一行字被红笔划着:崩密列“是吴哥遗址群中最值得去同时也是最难前往的遗址”。它和吴哥窟几乎一样大的规模,但依然被丛林严密包裹着。在这里,你会发现它很像当年外国探险家发现吴哥窟时的样子:寺庙坍塌严重,被树木掩映,无路可走。在这里你可以体会1861年亨利·穆奥发现吴哥窟时的心情:“在看到这些塔尖的一刹那,我感到心在颤栗,此时,你除了能够怀着敬慕的心情,默默地凝视外,你没有办法再组合一个词去赞美这建筑史上奇妙的景物了”。
   
崩密列,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这座寺庙距离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是一座印度教寺庙,但是它有一些雕塑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这里的石块都很大,加上少有雕刻,是一座很阳刚大气的废墟遗址。建造这座寺庙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所以很多建筑都已经损毁,而且很难再被复原。
   
当我到达崩密列的时侯,发现如今的崩密列还保持着被发现时候的原始风貌,原汁原味,崩塌的寺庙与树木交错缠绕,几乎无路可走,很多地方都需要攀着树枝,踱着小步踩着乱石前进。要不是聘请了导游带路,我根本无法穿过这片巨大的废墟。如果说塔布笼寺带给人的感觉是奇妙的话,那么崩密列带给我更多的则是震撼。
   
在崩密列停留的时候,碰巧天阴了下来,正好这种有些阴郁的气氛,更能衬托崩密列神秘、幽静、凄美的破碎美。断裂的石柱,坍塌的墙壁,树根缠绕的建筑,残缺也是一种美丽。让人遗憾却又震撼的美丽。当我跟随着遗迹中孩童的脚步爬窗户,走屋脊,穿房屋的时候,就会发现永远有惊喜在前面,而且永远也不知道前面还有何等惊奇的场景在等待着我。
   
就像每个人此时此刻所处的生活一样,总觉得生活平淡无奇,总想去看看下一道风景,其实可能已经忘却了跨越了多少困难才走到今天,现在看来,那些困难,真的很迷人。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每一处废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这个建筑年代等同我们的南宋时期的古老寺庙,当年又承载了多少辉煌呢。沧海桑田,如今也只有对着这断壁残垣怜惜感慨了。
·背景音乐—— Watermark

·崩密列的正门,破败如斯,需要绕道侧门进入。
 

·丛林中的一片废墟,地下已经没有平路,只能踩着乱石前进。
 
 

·崩密列内的所有建筑依然是保持原貌,除了一点加固,基本保持了原貌未加修葺。
 

·乱石堆里发掘崩密列最精华的部分,里面与世隔绝的部分才是最精华的。
 
 

·随着残垣败瓦而散落地面,仅存稀少而破损的雕像。
 

·穿行其中,很有《古墓丽影》里探险的感觉。
 

·迷失在崩密列里,永远有惊喜在前面,而且永远也不知道前面还有何等惊奇的场景在等待着。
 

·密密的树根缠绕着废弃的藏经阁。

·“搅拌乳海”的故事题材在吴哥的各大寺庙随处可见。
 
·长期受雨水的侵袭、风化,原本的浮雕已经模糊不清了,可能再过几十年、几百年它们就不复存在了。
 

·就这样坍塌了吧,就这样湮没了吧。这侧的回廊通道已经被坍塌的石块完全堵住了。
 

·寺庙已毁,时间会让树木掩盖他们。
 

·断壁残垣下的守护仙女仿佛向我们诉说着千年的历史。
 

·从这个精美的垃圾回收罐可以看出,柬埔寨人也很注重环境保护。
 

·天真淳朴的孩子,吴哥的微笑给予他们正能量。乐观积极,不畏贫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