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座潼关城,半部华夏史”,但在天鹅之城生活已三十多年的我,却还是在这个初春第一次走进仅仅只有百十公里之遥的潼关。对于治黄人来说,潼关并不陌生。或许是因为有人说,如今的潼关古城,不过都是些现代仿古建筑,没有什么值得看的,所以一直没有怀有那种一探究竟的新奇。但毕竟它是十大名关之一,也是与治黄事业息息相关的古城,亲身感受一下也是很必要的。
明代《山海关志》记载:“畿内之险,唯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潼关自东汉至唐,经历了“三度建关、两度迁徙”。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烽烟四起,“函谷关”应运而生,成为重要关口。东汉建安元年,防御东边的关口向西迁移,到了更贴近黄河、渭河及洛河交汇处的黄土塬上,函谷废而潼关立。至此,潼关替代了函谷关,承担军事要隘的重任。东汉末年潼关建立,《水经注》云:“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关名首次出现在《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十六年曹马之战的记述上。汉潼关建在今“上南门外四里”的麟趾塬上(今城北村南),东起远望沟,西至禁沟,长约1500米。隋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废除汉潼关,在禁沟和潼河交汇处筑城建关,是为隋潼关。武则天称帝后,迁都洛阳,她于天授二年(691年)下诏,设立潼津县,并依山傍河建造潼关城,是为唐潼关。自隋朝后,潼关位置不断迁建,到唐朝潼关已移近黄河并建立了关楼。宋元明清均在唐潼关城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建、修葺、增建、加固。乾隆五十二至五十六年,朝廷对潼关城进行了为期四年多的维修,耗资高达135万余两白银,是历史上潼关城最大的维修工程。
潼关是华北地区进入到陕西关中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雄踞晋豫陕三省交汇处,黄河、渭河、洛河也在这里汇聚
,素有“鸡鸣三省,关门扼九州”之誉。它北临滔滔黄河,南依巍巍秦岭,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潼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曹操为了防止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设立潼关。建安十六年,曹操率大军西征,在此与马超、韩遂展开激烈战斗。起初曹操处于劣势,被打得割须弃袍,最后利用潼关之势和离间计,最终获得胜利。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攻占洛阳直逼关中,也是打到潼关,却久攻不下。临危受命的潼关守将哥舒翰主张依靠潼关之险坚守不出,待安禄山气焰消退、疲惫不堪时再将其一举歼灭。然晚年唐玄宗已经失去了睿智,听信谗言,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城,致潼关失守,长安城再无险可守,唐玄宗仓惶西逃。明朝末年,战争四起,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外有满清军队虎视眈眈,明朝内忧外患,精疲力尽。但依然凭借山海关与潼关这两大天然屏障,苦撑多年。崇祯十六年,面对李自成的西进,崇祯皇帝紧急委任孙传庭率军抵抗。起初孙传庭利用潼关易守难攻的优势,颇有战果。关键时刻,崇祯皇帝担心他对朝廷不忠,强令他出关野战,结果孙传庭战死。李自成攻克潼关后,占领西安,掌握关中。“传庭死而明亡矣。”由此可见,一个潼关,便可影响到一个朝代的更迭。
1938年的春天,装备精良的日军占领山西风陵渡,黄河保卫战在此打响。而潼关也由一座古城转为了中日两军对峙的前沿。从1938到1945年,日军前后投入了四五个师团、五万多兵力,发动了20多次强渡黄河的战役,企图由潼关占领关中,但均宣告失败。古潼关在日军的轰炸中遍地残砖断垣,但风骨依存,它保卫了陕西人民,让日军始终未能踏进三秦大地,所以潼关又被称为“马其诺防线”。1956年,苏联专家提交了三门峡大坝设计报告,潼关古城属于淹没区。于是潼关古城在1959年南迁十余公里到吴村,也就是今天的潼关新城。但在建造新城的过程中,由于当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千年城墙、关楼被拆掉,一块块历经了战火硝烟的砖块就这样被运往了新城,散乱用于各家的房屋建造中。这座历经了千年炮火的历史名城,就这样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中,如今仅有老潼关南门附近一条800余米的水坡巷被留存了下来。
沿着黄河生态廊道途经风陵渡,再继续前行不远,即可登上古城对面的凤凰山。沿着长长的木质栈道行至最高处,可“一阁尽览三省景,双眸凝望千古流”,近距离感受潼关作为“百二重关”“三秦锁钥”“四镇咽喉”的独特和险要。从风陵渡折返,跨过芮城黄河大桥至风陵渡对岸不远,便是久负盛名的潼关古城,也就是现仅存的古遗址了。“潼关古城”四个古铜大字,镶嵌在九曲廊道的底部,厚重而沧桑。沿着九曲廊道一路攀登至山顶,便来到了“山河一览楼”前。作为潼关古城景区的核心景点,它以11的比例完美复原了古潼关西城门的雄姿,城楼不仅高大雄伟,更透露出一种威严与庄重,充分展现了潼关作为雄关的磅礴气势。
走进潼关县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上那个醒目的繁体“关”字,它象征着潼关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出入关中的要冲。序厅正对着门的铁马雄关主题雕塑,生动地描绘了一人一骑跃马挺枪、蓄势待发的场景,展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迈气势。博物馆内的四大展厅,全面展现了潼关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有著名的关隘文化,还流传着女娲抟土造人、夸父逐日等古老传说,同时,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历史遗迹也星罗棋布。通过一帧帧图片、一段段文字,可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这座千古雄关的过去与现在。
走出博物馆,来到河伯广场的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俯瞰黄河、渭河、洛河三河在此交汇、奔涌,车流如潮的连霍高速从古城脚下的黄河边经过,与巍巍秦岭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千里江山图。时光漫漫,长河依依。战火的喧嚣早已远去,历史的尘埃也渐渐沉淀。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城,宛如一位忠诚的老兵,守望着故乡,诉说着古老关隘的辉煌历史,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憧憬,义无反顾,一路向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