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来到魔都,最想去的地方不是繁华时尚的南京路,也不是星夜璀璨的外滩,而是淮海路附近的新天地。这里既有现代都市的靓丽与前卫,更有着岁月悠远的古朴与沧桑。繁华中不失井然,喧嚣中享有静寂。在这里,你很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悠然。
上海弄堂展现的是上海平民阶层最朴素的生存空间和生活形态。而说到上海弄堂,就不能不提到石库门。它的出现与形成可追溯到太平天国时期。因战乱蔓延,苏南、浙北的难民进入上海西方帝国霸占的租界避难。为接纳难民,当时的租界动员商人投资住宅建设。为增加房屋的实用面积,中外房地产商模仿欧洲英伦联排集民的形式建造房屋,并结合了江南民居和徽派建筑的文化韵味,即形成了老石库门。老石库门大多采用厚实的花岗岩和石材为门框建造,既牢固、又安全。
二十世纪初,老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所取代。新式石库门在建筑风格上更加西化了。外墙多用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砖红砖混用,石灰匀缝,门楣装饰也变得更为繁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形的花饰作装饰,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是新石库门最有特色的标志。它也以更美观、更实用的特点受到上海人的青睐并沿用至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上海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使得整片整片的石库门弄堂在不经意间消失了。拔地而起的高楼,使得繁华的上海变得更加年轻、更加时尚,更富有时代气息。然而,弄堂的渐行渐远,总会给人以莫名的伤感、留恋和不舍。毕竟,作为一种特色的民居形式,它演绎着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历代上海人拼搏奋斗的艰辛与希望。
上海“新天地”,便是以全新改造的形式,将石库门与弄堂保留下来—-即使它已不再原汁原味。它的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但内部建筑却又按照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需求,度身定制,中西融合、新旧结合,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为一体,国际画廊、服装店、立体餐厅、咖啡酒吧,将上海传统的弄堂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有机融合,成为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窗口。
如今,徜徉在上海“新世界”的街头,法桐参天,古建新姿。门内门外,一步之遥,却恍如隔世,有种穿越时空之感。在如流的时光里,安放自己的灵魂。不必行路匆匆,也不必劳心烦忧。一杯清咖,一段新曲,一片浓荫,便是静好岁月。
人生漫漫,慢一点,又何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