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低吟奉诗魂

标签:
程坚甫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 |
分类: 杂谈 |
呕血低吟奉诗魂
—从程诗窥探“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冉令香
出生于广东台山洗布山村的画工之家,做过军校图书馆管理员和国民政府的低级职员,解放前夕,去职还乡,在农村躬耕劳作三十八年,岁至耄耋,病卒离世,程坚甫卑微而窘困的一生,画上了暗淡的句号。而他的诗歌漫过三十年的清月浓霜,如滴滴凝露映照人间的暖热寒凉。
“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大力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程先生因严重口吃,仕途不顺;他嗜书如命,不事积蓄,故而贫困和寂寥追随一生。如果说,这是上天向他关闭的一扇窗,那么他一生低吟苦索,呕心觅句,以平仄追问现实生活,以诗词阐释生命的艰涩,则是上天给他开启的通向诗歌艺术的温暖通道。
纵观程坚甫存世的诗作,俯仰皆是其生活印痕:“自忘蝼蚁贱,随众仓皇走”,这是逃避战乱,期盼太平的呼唤;“锋芒易挫终成钝,草莽难除且退闲”,一把镰刀杀伐砍剁,维系艰难的生活;“十年空惹一头雪,独坐惭看双脚泥”,埋头繁重的耕作,惶然回望,只不过一声叹息;“宵来一副辛酸泪,洒落绳床被不温”胞兄故去,唯有诗句能化解满腹辛酸;“箧中检出无完褐;梦里吟成有断章”,“被有温时容梦熟,饭无饱日觉肠宽”……程先生种菜、卖菜、砍柴、卖柴、养鸡、卖鸡,为生产队收家肥、捡猪粪维生,长达数十年的贫寒生活,没有压弯、摧折他的脊骨,他瘦拔如竹,苦吟低叹,以诗句果腹,抚慰愁绪,填补生活,虔奉诗魂。细读这些诗篇,有些悲凉酸涩,也更见这位挣扎在底层的劳动者卑微却坚韧,贫而有节的高贵人格。
程先生虽说年近半百才返乡务农,但他以农事谋生,靠“工分”讨生活,他的诗不避时艰,不避时忌,直面现实人生。“家世百年人事异,门前积雪未应深”,可见人情世态;“残灯代取供神蜡,被冷偏来借睡猫。”“肤到栗时肠百结,梦无寻处眼双开。”“长铗羞弹鱼味旷,一年何日食非斋” ……这些既是自家生活的落魄,何尝不是代黎民发饥寒之声?“贫病交侵记麦秋,不惟脚肿面犹浮。”“一枕黄粱梦境虚,藜羹肉食味何如?”在那些敏感的日子,政治口号震天响,饥肠辘辘赛鼓鸣,诗人毅然把对现实的疑问入诗。以诗纪史,以史入诗,程先生的诗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颇具老杜“诗史”的风格。
程诗并非皆意气消沉、情绪颓唐之作,也有“几时还我好山河?顾此头颅莫等闲” 的慷慨悲壮;“兵马纵横闲看弈,江天俯仰独扶犁”的抑扬旷达; “十年足遍江湖客,一变身为田舍翁”的自娱自嘲;“廿年事往难回首,一笑唇开有剩牙”的风趣幽默;“只缘读墨谈兼爱,未忍分教两面违”更显人性之幽微,诗人的悲悯情怀;那么,“相逢老少两形忘,欢笑灯前赌食糖”则是日常生活的闲情逸致,亦趣亦谐,调皮可爱了。
纪实感怀,俯览人生。程先生把现实生活信手拈来,呕心沥血,苦吟淬炼,其诗作正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突出表现。《作品》拓巨篇刊程诗,应是为“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再次振臂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