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发展心理学家庭版:10小学生注意的品质与策略2

(2012-12-24 17:33:47)
标签:

教育

教育学

小学生

心理学

杂谈

分类: 小学生发展心理学

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老师叹息:现在的学生太粗心了,经常抄错题,看错数字,把45看成54,把4位数写成3位数,再三提醒也没有用。其实,这种粗心现象与学生的注意品质有关。

    注意的品质是衡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指标。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45看成54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这种现象在一、二年级中最多。要改变学生抄错题的粗心毛病,就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品质。

    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在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注意的广度的发展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个体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在空间上的特征。

    小学生的注意广度较小,但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扩大。实验研究表明,用速示器在1/10秒时间内呈现圆点图,二年级儿童的注意广度一般少于4个,五年级儿童在5-6个之间,成人能达8-9个。此外,小学生中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无论低年级或高年级,女生的注意广度均高于男生。

    人的注意广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

    1. 注意对象的特点

    例如,小学儿童对散状排列的图点的视觉注意广度,比横向排列的图点的视觉注意广度大;对分组图点的视觉注意广度比散状图点的要大,其原因是分组图点中被感知的对象排列组合得有规律,相互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反之注意范围就越小。上课的时候,如果教师的板书零乱,讲话颠三倒四,语句之间没有适当的停顿,就会影响学生注意的范围。

    2. 材料的性质和组织方式

    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四个汉字的估计正确率低于四个点子数,在对四个点子的估计中,横向排列的正确率低于散状排列,散状排列的正确率又低于分组排列。材料的适当组织有利于注意广度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将分散的笔画组织成字,或将单个的字组织成词,或将词连成适当的句子都会提高注意广度。

    注意范围的扩大,可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中,注意范围大,阅读速度就快,所谓“一目十行”就必须建立在较大注意范围的基础上。因而,训练扩大注意范围,能帮助学生更多、更快地获得知识。

 

    (二)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实际上,当人长时间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的变化称之为注意的起伏。有时也称之为注意的动摇。例如把一只表放在离你刚刚能听到嘀嗒声的地方,你即使十分专心地听也会感到时而听到表的声音,时而听不到。

    小学生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的速度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有人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做研究,发现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30分钟左右。小学的一堂课中常包含着多种活动,因此只要教师把教学组织好,在45分钟内,能够较好地保持注意的稳定而不出现疲倦的现象。此外,注意稳定性在小学生中也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注意的稳定性是从事学习活动所必需的。当小学生上课或做作业时注意力不能很好集中,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应注意以下因素:

    1. 注意对象的特点

    一般来说,如果注意对象的内容丰富、复杂多变,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注意就较稳定和持久;反之,如果内容贫乏、单调而静止的对象,就不易稳定注意。例如,相对于一个透明的玻璃茶杯,学生可能会花更多时间来关注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画;相对于这幅色彩丰富的图画,学生又可能花更多时间关注活动的电视画面。当然,并不是说事物越复杂,刺激越丰富,注意力就越稳定。过于复杂、变幻莫测的对象反而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的分散。

    2. 主体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的情况下,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活动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必须让学生处在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下。例如,如果在体育课后进行文化课的教学,应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休息3-5分钟,以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此外,人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对目的任务的明确认识,对活动意义的深刻理解,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责任心,都是影响注意稳定性的条件。

    与稳定性相反的特点是分散性,即平常所说的“分心”。注意的分散性指注意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刺激物所吸引。注意分散性的表现很多,例如,小学生在课堂上东张西望、与周围同学小声说话。再有,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正在开始发展,而具体形象思维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些直观的、具体的事物,比较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而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或道理,却不大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故小学生一般还不善于把注意集中在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的方面,而常把注意分散到一些次要的、非本质的方面去,以致被一些不相干的细节所吸引而注意分散。

 

    (三)注意的分配能力的发展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对象上去的能力。如教师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反应。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分配能力明显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大有改观。而且二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可发现,刚入学的儿童在写字时往往顾此失彼,注意了字的笔画的写法,忽略了字的间架结构;注意了写字,忘了正确的握笔和坐姿。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大有改观。在“注意分配仪”(一种需要左右手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任务的仪器)作业中,大多数小学生都能较顺利地分配其注意,完成“注意分配仪”的测试活动。要使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把注意分配到较多的方面并顺利地完成复杂的工作,需要让他们适当地进行练习。

    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主要有:

    1. 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的程度

    要让小学生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务间的分配,必须让他们熟悉每一个活动以及至少有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程度,即可以不费思索地稍加留心就能完成。例如,音乐课上让学生能边唱歌边打

拍子,就必须让他们首先熟练地唱出歌曲。

    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必须相互关联

    为了更好地分配注意,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通过练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使这些活动之间形成统一的动作系统,那么它们同时进行就容易成功。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笔记,也是借助了活动间的内在联系或人为建立起活动间的联系,以达到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能力的发展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过程。如上完一节语文课后,主动把注意转移到下一节英语课。

    小学生正值注意有意性迅速发展阶段,注意的转移能力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还比较差,到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男生发展更快。因此小学低年级的教师针对学生还不善于主动转移注意这一特点,在上课之初,要重视组织教学的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引导到本课程的学习上来,并使学生养成迅速转移注意的习惯。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1. 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

    一个沉迷于电脑游戏的孩子很难让他转移注意力,去拿起书本温习功课。这是因为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活动吸引力越大,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反之,对原来的活动缺乏兴趣、活动吸引力小,注意的转移就容易。

    2. 新对象的吸引程度

    例如上述玩电脑游戏的孩子,听到自己喜欢的电视动画片开演了,可能会离开电脑,将注意力转移到看电视上。这是因为引起注意转移的新活动意义重大,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那么即使先前的活动吸引力很强,也能顺利地实现注意的转移;反之,对于新活动的意义理解肤浅,或不符合人的兴趣,那么即使先前活动的吸引力不强,也不能顺利地实现注意的转移。

    总之,小学生的注意品质都在急速发展,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课内外各种活动,促进儿童注意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