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又一本吴晗研究专著《吴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正式出版——吴晗研究随笔之八

(2021-01-24 15:49:50)
标签:

索引

文献资料

研究

出版

  我的又一本吴 晗研究专著

《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正式出版

—— 吴晗研究随笔之八

.习之.

昨天,从责编李群老师那获悉,我的又一本吴 晗研究专著——《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已获国家出版总署同意,正式批准出版下厂印刷了。

这是该书的封面图像:

我的又一本吴晗研究专著《吴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正式出版——吴晗研究随笔之八

    这是该书的扉页图像:

我的又一本吴晗研究专著《吴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正式出版——吴晗研究随笔之八

    这是该书的版权页图像:

我的又一本吴晗研究专著《吴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正式出版——吴晗研究随笔之八

    这是该书整个封皮(含封底)的图像:

我的又一本吴晗研究专著《吴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正式出版——吴晗研究随笔之八

    我的这本《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是一本进行吴 晗研究时方便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工具类图书,它包含了吴 晗逝世前和逝世后出版的著作,吴 晗逝世前在期刊上、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以及有关纪念、研究吴 晗的专著,回忆录和传记类专著19个类目的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的索引。书中详细介绍了对所提供的文献资料的出版(发表)的时间,著作的版次、目录,媒体名称、卷期等内容,是目前国内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信息量宏大的查找 晗研究文献资料的工具类图书。

笔者想要编纂这本《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的缘起,完全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

这十年多来,笔者一直在专门从事《吴 晗年谱》的编撰工作。由于吴 晗先生生前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至少是目前尚未考证发现),编写《吴 晗年谱》所需的史料,就完全靠笔者用地毯式搜索的方法,在图书馆中从浩如烟海的图书、报纸、期刊中去苦苦寻觅、摘抄。

大约是在2015年年底的某一天,笔者在国家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上,查寻有关涉及吴 晗先生史料的图书的时候,有几本名为《毛泽东思想研究文献索引》《刘少奇研究资料索引》《周恩来研究资料目录索引》《张仲景研究文献索引》《郭守敬及师友研究资料目录索引》的图书进入我的眼帘,并引起了我的关注和联想。我想,如果现在有一本类似上述几本“索引”那样的《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的图书就好了,那我的工作量不就会要随之大幅度地减少很多吗?

继而我又想,吴 晗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上一个非常有影响的著名人物,它既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明史大家,也是一位影响力很大的著名社会活动家,他是一个研究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无法绕过去的特殊人物。关注吴 晗的读者和研究吴 晗的学者,也必将会呈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如果,我能够在编撰《吴 晗年谱》的同时,编纂出一本《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的工具书来,不敢说对学术界有着功德无量的贡献,至少将为以后关注吴 晗的读者和研究吴 晗的学者提供极大的便利,为他们避免或减少像我这样繁重的重复的劳动做一点实实在在的有益的事情。于是,编纂这本名为《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的图书的工作,我就这样“悄悄地”“私自”“立项”了。

大家知道,像编纂“索引”这样一类工具性的手册类图书,大都是由一个大小不等的团队通力合作完成的。我凭一己之力如何来完成这样一个繁复、艰巨的任务呢?“立项”初始,我就这么想,我有这么四个有利的条件助力我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第一,我的这个所谓的“立项”,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来对我进行完成时间的考核。假以时日,短则三年五年,长则十年八年,应该总是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实际上,从我产生这个想法的那时算起,到这本书稿基本完稿杀青,笔者开始为之写该书的“自序”的2019年年底止,时间也才过去四年多一点点,而且在这个时段中,我还同时编写了好几本吴 晗研究的专著。与我当时定下的“短则三年五年”规划是基本相吻合的。

第二,我在编撰五卷本分册《吴 晗年谱》的时候,为了满足书中必须具备的“参考文献”目录的需要,对我查阅并引用过的图书、报纸、期刊以及档案资料等文献资料,都分门别类逐一进行了详细的登记。这一部分份量不小的资料,为我编纂这本《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的图书提供了最基本、最主干的资料。

第三,目前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为我编纂这本《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的图书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这本《索引》中有三成以上的资料是来源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人民日报 1946~2003”、“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孔夫子旧书网”以及诸多知名期刊的官网等多个网站及在线数据库。

第四,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又是我的研究对象吴 晗先生长期学习、工作的地方。笔者身居北京,北京市档案馆、首都图书馆,特别是国家图书馆更是为我提供大量编写吴 晗研究专著的史料的便利场所。

有了上述这四个有利条件,我的这个看似非常艰巨的编纂《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的任务,倏然间变得异常的简便、轻松了。编写这本书,笔者很少用上大块的时间,大都是利用编撰其它吴 晗研究专著的“空隙”时间来进行的。而且编纂这本书,不需要构思,更不需要文采,在事先预定好本书的基本章节构架和入选规则之后,就随时将看到可用的资料按史料产生的先后时间顺序,添补进书中去便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这本书稿逐渐地由几十页、几百页迅速地增长到了须分上下两卷出版的,一千四百多页的大部头“巨著”了。

浏览完这本花了四年半时间(当然不是四年半的全部时间)编纂出来的《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我的自我成就感油然而生。我认为,这本《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中所收入的吴 晗研究的文献资料,虽不是挂一漏万,但应该是基本涵盖了绝大多数有关涉及到吴 晗研究的文献资料了,应该是目前唯一一本,也是最为齐全的一本查找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的手册性的工具书了。

需要说明的是,一是因为本书篇幅较大,二是本书的后一部分尚需补充完善,三是因为本书的后一部分某些章节牵涉到了“文 革”等敏 感性问题,与当前的出版政策不符,所以本书已拟作二部分出版,届时,第二部分拟作同名续编出版。

囿于笔者的学识水平和能力,这本《吴 晗研究文献资料索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肯定会在所难免,笔者诚恳的期待业内方家不吝指正,以期在以后的再版中予以修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