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标签:
先农坛古代建筑木结构金砖斗拱 |
分类: 我的游记 |
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 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习 之·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设置在位处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21号的先农坛内。先农坛建于北京正阳门的西南面,是一座与其东面一路相隔的天坛建筑群相对应的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中国古代建筑展就设置在先农坛的太岁殿院落之内。
http://s7/bmiddle/001abofDzy71gTYshVka6&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1: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大门
http://s9/mw690/001abofDzy71gUVJRbi38&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2: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入口
太岁殿院落是先农坛古建筑群中最大的一个院落,面积达7628.5平方米,包括拜殿、太岁殿正殿、东西配殿等建筑,是明清时期皇帝祭祀太岁神的地方。在拜殿的门额处悬挂有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的题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展”七个大字的展馆匾额。
http://s4/mw690/001abofDzy71gUs6tRF83&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3:设置在拜殿内的中国古代建筑展
中国古代建筑展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第三部分介绍的是“祭祀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第四部分介绍的是“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第五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类型欣赏”。
http://s11/bmiddle/001abofDzy71gUYcvQm0a&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4:中国古代建筑展掠影之一
http://s15/bmiddle/001abofDzy71gV0B6eGde&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5:中国古代建筑展掠影之二
http://s2/mw690/001abofDzy71gVb1Nfz91&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6:中国古代建筑展掠影之三
http://s10/mw690/001abofDzy71gVdjtJ7f9&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7:中国古代建筑展掠影之四
http://s6/mw690/001abofDzy71gVfdUclc5&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8:中国古代建筑展掠影之五
在整个“中国古建筑展”的参观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有这么四件:
第一件是隆福寺的藻井。
隆福寺的藻井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原置于北京隆福寺正觉殿的顶部。1976年地震时,隆福寺整个寺庙受到严重破坏,文物工作者认为这个藻井的价值很高,必须把它保护下来,于是就将藻井拆除下来放在北京的黄寺,1991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这个藻井也就移置到了这里。
是实话,我以前也参观过不少的寺院建筑,但从来没有注意过藻井,准确的说以前还真是不“认识”藻井这个东西。这一次是一位来自北大的志愿者——一位在读研究生的漂亮女生——给我们作了详尽的讲解,使我对藻井这艺术瑰宝“扫了盲”。
http://s5/mw690/001abofDzy71gVhvO8k44&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9:隆福寺的藻井
美轮美奂的隆福寺藻井,使每位参观者都叹为观止!有人说,如果说建筑是凝冻的音乐,那么藻井则可被看做是一曲乐章中十分巧妙、复杂的一组装饰音。藻井一般都深藏於寺院建筑的内部,位居房梁之下,位置相对“隐蔽”,参观者如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欣赏水平,就不一定会发现并欣赏了。
http://s9/bmiddle/001abofDzy71gVkrE5aa8&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10:其它藻井之一(实物)
http://s8/mw690/001abofDzy71gVsK9crd7&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11:其它藻井之三(图片)
第二件便是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模型。
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他是现存的中国乃至于亚洲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五台县城西南李家庄。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1年),它是唐代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位于山西五台山西北。
图12: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模型
据说当年有一位日本学者以嘲讽的口气说,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必须去日本的奈良、京都。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摄的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上发现了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那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前修建,于是就和夫人林徽因等四人一起去山西五台山找到了佛光寺大殿,经过认真的科学鉴定,认定它是我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从而有力的驳斥了那位日本学者的无耻谰言。
第三件就是金砖。
http://s2/bmiddle/001abofDzy71gVNpmi561&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13:金銮殿里的金砖
这里陈列的金砖,是光绪十四年(1888)制造的。砖的侧面上的“光绪十四年成造细料见方金砖”十三个字清晰可见。
金砖,是一种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高质量的铺地的方砖。金銮殿,之所谓之金銮殿,就是因为殿内金砖墁地的缘故。其实,金砖它并不是黄金制造的,但是它的制造工艺极为复杂,它从选料到产品合格需要一年甚至二年的时间。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述了“金砖”的制作过程:选料要选可塑性适当,颗粒细、杂质少的优质易熔粘土,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接着将泥团“填满木匡之中”,“平板盖面,两人足立其上,”研转加压使泥土成形,使砖坯密实而均匀。砖坯阴干后,再装入窑中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经科学测定当时的烧成温度应该在950℃左右。就这样,质地坚硬、敲打有金石之声的“金砖”就烧成了。
在陈列馆里还陈列了一个御窑金砖烧制场景的模型,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年金砖制造的全过程。
http://s9/bmiddle/001abofDzy71gVQRt5Sd8&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14:御窑金砖烧制场景模型
第四件就是斗拱。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结构体系建筑中独有的一种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它们合称为斗拱。本文图12右侧展示的那幢佛光寺大殿就采用了斗拱这种构建,而且佛光寺大殿上的斗拱还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斗拱的翘楚。现在博物馆中陈列的这件斗拱就是按照佛光寺大殿斗拱原物复制的。
http://s6/bmiddle/001abofDzy71gVU8z65a5&690我的游记之二十四" TITLE="先农坛里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15:复制的佛光寺大殿斗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