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雕龙—再聊彩绘
2022-05-23 07:17:44
匠心雕龙—再聊彩绘
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彩绘,因种种原因,大多以清代彩画为主,所以本文仅以常见的清式檩垫枋彩画展开陈述。因文字叙述过于分类明细,为简单捷说,就主观的合为几个段落吧,但未见其合乎文理,望诸位读文字时甄别,以免误导。
彩画有几种?一.和玺彩画。清代官式建筑上等级最高的彩画形式出生在明末清初时期大量装饰龙凤图案,而且龙凤和大线均沥粉贴金仅用于宫殿、坛庙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和玺彩画的构图有方心、箍头、找头三段。小知识:方心与枋心、找头与藻头的名字辨析方心指的是彩画的中间位置,清代档案中题法为“方心”,不是“枋心”,没有木字旁。彩画所在位置也不只有枋,还有檩等其他位置,所谓“枋子的中心”说法并无根据。找头,很多都管两侧的叫“藻头”,其实应该是“找头”,至少在梁思成年代已经这样标注。清宫档案中为“找头”而非“藻头”。可理解为
在箍头和方心之间的位置找补的意思。找头一般是左右对称的。清中叶以后的和玺彩画主要线条由弧线变成直线“W“形线成了辨识特征。
和玺彩画根据不同内容分为六类。第一类 金龙和玺。等级最高的和玺彩画图案就各种姿态的龙方心内一般是二龙戏珠,找头里向上飞升、向下飞降的龙适用于皇帝登极、理政的殿宇和重要坛庙主殿。第二类
金凤和玺。等级次于金龙和玺。以金凤为主要纹样适用范围窄,仅用于皇后寝宫、祭祀后土神的殿宇(如地坛的皇祗室)。第三类龙凤和玺。等级也是次于金龙和玺。彩画方心、找头、盒子上绘有龙、凤。方心一般双龙、双凤、一龙一凤等组合,适用于帝后寝宫和祭天建筑的主殿(如天坛祈年殿)。第四类龙草和玺。等级略低的和玺彩画,是各种和玺彩画中比较简化的一种。方心、找头、盒子上画有交替的龙、草纹,带有大面积、大体量的草纹,色彩为青绿红三色组合,用于重要宫门和中轴线上的配殿、配楼,重要寺庙的主要殿堂等。第五类龙凤方心。西蕃莲灵芝找头和玺。等级次于金龙和玺。方心、找头及盒子上绘以龙和凤纹找头绘以西蕃莲及灵芝纹,帝后寝宫和祭祀性建筑使用,第六类
梵纹龙和玺。有特殊用途的和玺彩画,方心、找头、盒子以及其他木构件画着梵纹与龙纹的彩画样式用于装饰。藏传佛教寺庙的主要建筑,除了上述常见的和玺彩画样式外还有夔(kuí)龙和玺、锦草和玺不太常见。
二.旋子彩画。有带卷涡的旋花的清代官式彩画式样。等级上低于和玺彩画,多用于皇家建筑次要殿宇、门庑祭祀的坛庙、殿堂等建筑。构图也是横分三段,方心在中间,箍头与找头在两侧主要绘在梁和枋上,黄色和青绿色为主,金线和墨线勾勒线条,旋子花心用金色填充。旋子彩画的分类。根据纹饰、设色做法大致分为八类按照等级高低分别是:第一类
浑金旋子彩画。等级最高的一种旋子彩画。整个构件底面不敷色彩全部旋花、锦枋线、纹样皆贴金箔。第二类 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清代旋子彩画中等级次于浑金的一种,所有轮廓线条都用沥粉金线,该彩画用金较多,等级不及和玺。应用较少。第三类 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等级仅次于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旋花轮廓用金线花心与菱地点金花瓣用青、绿色退晕方心用龙锦。多用在大型庙宇。第四类
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中等偏上的等级的旋子彩画样式,轮廓线条用沥粉金线花心与菱角地部位进行点金处理花瓣不作退晕。第五类 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等级居中的旋子彩画样式,所有线条都是墨线,不贴金不退晕仅在旋花里的旋眼、栀花心、菱角地、宝剑头 这四个位置进行贴金,多用在大式建筑上,如城楼、配殿、庙宇主殿和配房等第六类
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所有线条都不贴金,方心也不贴金,只在旋眼和桅花心两处贴金,整个彩画不加晕色,用金最少的旋子彩画,多用在小式建筑上。第七类 雅五墨旋子彩画。最简单素雅的旋子彩画所有线条轮廓线都是墨线,整组彩画只有青绿黑白四色,完全不用金、不退晕,用于低等的建筑装饰上。第八类 雄黄玉旋子彩画。传统以雄黄作颜料,以防虫蛀,因其特殊用途,故不在等级排序内,用雄黄打底做基本色调旋花线条以三青和三绿勾勒均做退晕处理,一般情况不贴金,多用在库房建筑上,现多用石黄(较浅)配成雄黄色来使用。
三. 苏式彩画。花鸟鱼虫为主要内容的彩画式样。苏式彩画源于江南水乡苏州一带传入北方后被引入官式彩画一般用于装饰园林和民居建筑苏式彩画的主要特点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构图或方心构图在包袱、枋心中画不同题材的画面如山水、人物、花卉、走兽、鱼虫等,苏式彩画大致可分为三类方心式、包袱式、海墁式。
第一类
方心式。方心式苏式彩画的方心部分大多为凤纹、西蕃纹等纹饰找头部分绘有锦地锦地上绘有山水、花鸟。第二类
包袱式。包袱式苏式彩画将檩、垫板、枋三个构件的枋心连为一体绘制一个大的半圆形装饰面因像一个包袱而得名包袱内以传统中国画的手法绘制山水、花鸟、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第三类
海墁式。海墁式苏式彩画没有方心和包袱不设任何画框可在构件上根据需求绘制花纹作为装饰。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官式彩画外其实还有很多别的彩画样式。如再分类:四.宝珠吉祥草彩画。以三颗宝珠作为构图中心的彩画样式宝珠吉祥草彩画,构图简练,没有方心、盒子等框架在三颗宝珠周围用卷草纹组成花团以朱红色作底色宝珠的轮廓用金色装饰卷草纹多用青绿色并装饰金色早期多在皇宫城门和皇陵建筑中期以后渐渐消失五.海墁彩画。产生于清晚期,有两种做法一是 满绘斑竹纹的海墁彩画二是以绿、淡黄色作底色,绘牡丹藤萝等爬蔓花卉这类彩画多见于皇家苑囿和王公大臣花园中的建筑。六.地方彩画。除了上述的五类彩画外广袤的中国各地都有不同文化差异各地方的彩画也十分丰富地方彩画形式活泼、地方特色突出总体而言南方的彩画侧重于图案和锦纹线条纤细,色彩淡雅。北方彩画喜欢花鸟、人物、山水、器物线条粗壮、色彩艳丽、浓淡对比鲜明。七.新式彩画。辛亥革命后各地大城市出现中西结合建筑建筑装饰彩画也开始变革新式彩画以宋、明、清式传统彩画为蓝本外檐多以传统彩画的纹饰自行组合,建国后彩画结合现代工艺和表现手段更注重建筑环境及使用功能的统一大多装饰于天花板、灯花、柱子、梁枋等部位以花纹、图案进行造型组合现今很多仿古建筑多多少少都会有新式彩画的创作。
虎年 小满
京东 云深阁
匠心雕龙—再聊彩绘
匠心雕龙—再聊彩绘
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彩绘,因种种原因,大多以清代彩画为主,所以本文仅以常见的清式檩垫枋彩画展开陈述。因文字叙述过于分类明细,为简单捷说,就主观的合为几个段落吧,但未见其合乎文理,望诸位读文字时甄别,以免误导。
彩画有几种?一.和玺彩画。清代官式建筑上等级最高的彩画形式出生在明末清初时期大量装饰龙凤图案,而且龙凤和大线均沥粉贴金仅用于宫殿、坛庙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和玺彩画的构图有方心、箍头、找头三段。小知识:方心与枋心、找头与藻头的名字辨析方心指的是彩画的中间位置,清代档案中题法为“方心”,不是“枋心”,没有木字旁。彩画所在位置也不只有枋,还有檩等其他位置,所谓“枋子的中心”说法并无根据。找头,很多都管两侧的叫“藻头”,其实应该是“找头”,至少在梁思成年代已经这样标注。清宫档案中为“找头”而非“藻头”。可理解为 在箍头和方心之间的位置找补的意思。找头一般是左右对称的。清中叶以后的和玺彩画主要线条由弧线变成直线“W“形线成了辨识特征。
和玺彩画根据不同内容分为六类。第一类 金龙和玺。等级最高的和玺彩画图案就各种姿态的龙方心内一般是二龙戏珠,找头里向上飞升、向下飞降的龙适用于皇帝登极、理政的殿宇和重要坛庙主殿。第二类 金凤和玺。等级次于金龙和玺。以金凤为主要纹样适用范围窄,仅用于皇后寝宫、祭祀后土神的殿宇(如地坛的皇祗室)。第三类龙凤和玺。等级也是次于金龙和玺。彩画方心、找头、盒子上绘有龙、凤。方心一般双龙、双凤、一龙一凤等组合,适用于帝后寝宫和祭天建筑的主殿(如天坛祈年殿)。第四类龙草和玺。等级略低的和玺彩画,是各种和玺彩画中比较简化的一种。方心、找头、盒子上画有交替的龙、草纹,带有大面积、大体量的草纹,色彩为青绿红三色组合,用于重要宫门和中轴线上的配殿、配楼,重要寺庙的主要殿堂等。第五类龙凤方心。西蕃莲灵芝找头和玺。等级次于金龙和玺。方心、找头及盒子上绘以龙和凤纹找头绘以西蕃莲及灵芝纹,帝后寝宫和祭祀性建筑使用,第六类 梵纹龙和玺。有特殊用途的和玺彩画,方心、找头、盒子以及其他木构件画着梵纹与龙纹的彩画样式用于装饰。藏传佛教寺庙的主要建筑,除了上述常见的和玺彩画样式外还有夔(kuí)龙和玺、锦草和玺不太常见。
二.旋子彩画。有带卷涡的旋花的清代官式彩画式样。等级上低于和玺彩画,多用于皇家建筑次要殿宇、门庑祭祀的坛庙、殿堂等建筑。构图也是横分三段,方心在中间,箍头与找头在两侧主要绘在梁和枋上,黄色和青绿色为主,金线和墨线勾勒线条,旋子花心用金色填充。旋子彩画的分类。根据纹饰、设色做法大致分为八类按照等级高低分别是:第一类 浑金旋子彩画。等级最高的一种旋子彩画。整个构件底面不敷色彩全部旋花、锦枋线、纹样皆贴金箔。第二类 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清代旋子彩画中等级次于浑金的一种,所有轮廓线条都用沥粉金线,该彩画用金较多,等级不及和玺。应用较少。第三类 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等级仅次于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旋花轮廓用金线花心与菱地点金花瓣用青、绿色退晕方心用龙锦。多用在大型庙宇。第四类 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中等偏上的等级的旋子彩画样式,轮廓线条用沥粉金线花心与菱角地部位进行点金处理花瓣不作退晕。第五类 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等级居中的旋子彩画样式,所有线条都是墨线,不贴金不退晕仅在旋花里的旋眼、栀花心、菱角地、宝剑头 这四个位置进行贴金,多用在大式建筑上,如城楼、配殿、庙宇主殿和配房等第六类 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所有线条都不贴金,方心也不贴金,只在旋眼和桅花心两处贴金,整个彩画不加晕色,用金最少的旋子彩画,多用在小式建筑上。第七类 雅五墨旋子彩画。最简单素雅的旋子彩画所有线条轮廓线都是墨线,整组彩画只有青绿黑白四色,完全不用金、不退晕,用于低等的建筑装饰上。第八类 雄黄玉旋子彩画。传统以雄黄作颜料,以防虫蛀,因其特殊用途,故不在等级排序内,用雄黄打底做基本色调旋花线条以三青和三绿勾勒均做退晕处理,一般情况不贴金,多用在库房建筑上,现多用石黄(较浅)配成雄黄色来使用。
三. 苏式彩画。花鸟鱼虫为主要内容的彩画式样。苏式彩画源于江南水乡苏州一带传入北方后被引入官式彩画一般用于装饰园林和民居建筑苏式彩画的主要特点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构图或方心构图在包袱、枋心中画不同题材的画面如山水、人物、花卉、走兽、鱼虫等,苏式彩画大致可分为三类方心式、包袱式、海墁式。 第一类 方心式。方心式苏式彩画的方心部分大多为凤纹、西蕃纹等纹饰找头部分绘有锦地锦地上绘有山水、花鸟。第二类 包袱式。包袱式苏式彩画将檩、垫板、枋三个构件的枋心连为一体绘制一个大的半圆形装饰面因像一个包袱而得名包袱内以传统中国画的手法绘制山水、花鸟、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第三类 海墁式。海墁式苏式彩画没有方心和包袱不设任何画框可在构件上根据需求绘制花纹作为装饰。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官式彩画外其实还有很多别的彩画样式。如再分类:四.宝珠吉祥草彩画。以三颗宝珠作为构图中心的彩画样式宝珠吉祥草彩画,构图简练,没有方心、盒子等框架在三颗宝珠周围用卷草纹组成花团以朱红色作底色宝珠的轮廓用金色装饰卷草纹多用青绿色并装饰金色早期多在皇宫城门和皇陵建筑中期以后渐渐消失五.海墁彩画。产生于清晚期,有两种做法一是 满绘斑竹纹的海墁彩画二是以绿、淡黄色作底色,绘牡丹藤萝等爬蔓花卉这类彩画多见于皇家苑囿和王公大臣花园中的建筑。六.地方彩画。除了上述的五类彩画外广袤的中国各地都有不同文化差异各地方的彩画也十分丰富地方彩画形式活泼、地方特色突出总体而言南方的彩画侧重于图案和锦纹线条纤细,色彩淡雅。北方彩画喜欢花鸟、人物、山水、器物线条粗壮、色彩艳丽、浓淡对比鲜明。七.新式彩画。辛亥革命后各地大城市出现中西结合建筑建筑装饰彩画也开始变革新式彩画以宋、明、清式传统彩画为蓝本外檐多以传统彩画的纹饰自行组合,建国后彩画结合现代工艺和表现手段更注重建筑环境及使用功能的统一大多装饰于天花板、灯花、柱子、梁枋等部位以花纹、图案进行造型组合现今很多仿古建筑多多少少都会有新式彩画的创作。
虎年 小满
京东 云深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