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帝遇上嫘祖:一桩政治婚姻

(2014-12-06 13:16:32)
标签:

山西

现代诗

杨洛

应县籍诗人群

中国直白诗派

分类: 雁北杂谈

http://s16/bmiddle/001a9Zsjzy6ObVk773x9f&690

黄帝遇上嫘祖:一桩政治婚姻

文、杨洛

 

应县境内有一条桑干河,古名氵纍河,又名灅河。从此河古今名对比可知,附近桑树较多,古时当可养蚕。

说到养蚕,不可不提黄帝妻子嫘祖,传说她是养蚕业的发明人。这累字古为纍,也即嫘祖与桑干河古名只是偏旁不同,音同。结合古代用字不严格考究的实情,这二字可能原本同源同义。也就是说嫘祖可能是桑干河流域成长的,甚至可能是母系氏族公社的首领。

已经迈入父系氏族公社发展阶段的黄帝部落,从今天陕西境内的根据地,跨过黄河,以汹汹之势,一路向东迁徙扩张。先是与河东地区的炎帝部落遭遇,在冲突中,炎黄部落逐渐融合。然后又向北越过今天横亘于晋北地区的恒山余脉,到达了桑干河流域时,黄帝部落遇上了嫘祖部落。

当时的嫘祖部落尚处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晚期,但农桑技术相对周围部落较为发达。为了兵不血刃地吞并嫘祖部落,也惊羡于嫘祖部落那那高超的农业生产技能,黄帝遂与嫘祖结合。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在史籍中记载嫘祖奇丑无比,却被黄帝妻之了,因为这原本就是一桩政治婚姻。

也许有人会说,应县地处塞外苦寒之地,想来古时亦是荒无人迹之所。我说此言差矣,应县边耀村东一里许,曾有新石器文化遗址被发掘出来,说不准还与嫘祖部落有某种联系呢!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假使真有过黄帝北巡雁北的事,总该有一些历史痕迹来佐证吧。山阴县与应县交界处有两个古村落叫前凰台和后凰台,村民们传说曾有凤凰在此栖落,人们遂筑凰台于两村之间。但若是真如传说中的那样,该叫凤台才合乎情理吧,显然此说可信程度不高。

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石峁古城,当地村民也将其称为皇城台。据专家考据为黄帝时代的遗迹,当是黄台。那山阴县的凰台是否也本该称作黄台,也即黄帝之城台呢?

结合嫘祖当在雁北地区活动过的推测可以想象,黄帝扩张到雁北,与嫘祖部落融合后,曾在此筑城并短暂居住过。后来携嫘祖南下后,留置的城也由其子或其心腹在此驻扎以守御当时最北方的边陲之地。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嫘祖作为母系氏族部落首称仍留在雁北。

我们再看看鲜卑人的传说吧。鲜卑的慕容氏及拓跋氏皆自称是黄帝之后,在他们的口头传说中,黄帝娶嫘祖后,生子昌意。昌意的小儿子悃被封在北土(即今中国北部地区)。而且拓跋氏一词本意即黄帝之后。而且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而鲜卑语中谓“土”为“拓”,谓“后”为“跋”。

慕容氏则更是传说其先祖为黄帝之后,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这紫蒙之野所在何处依然是一桩历史谜案,但站在应县南山向北眺望,看到草木参差的天地之间,似乎充塞着雾蒙蒙一片紫色的云气时,你就明白了“紫蒙之野”的真正含义了。

鲜卑人的传说无疑可为我们勾画出这样一种场景:黄帝与嫘祖的后代,生活在东西走向的雁门山之北,那里被称为北夷地区,也即紫蒙之野。但因为游牧的生产方式,也因为来自中原政权的挤压,他们逐渐向东北迁徙。

当今考古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传说不足以采信,但须知有时历史真相就隐于传说之中。传说因古时文明程度的局限性,往往带有夸张和不合理的成分,但它也是口口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在没有文字的时代里,它传播着远古的文明。因此对于传说,不可尽信,也不可尽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