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济南:鹰翅山—笔架山—杨家寨

标签:
鹰翅山笔架山砚台山杨家寨爬山 |
分类: 驴行济南 |
时隔四年,今天(2018年11月24日)又一次踏上汤家庄,此行九人:黄河澜、月儿、知足常乐、快乐一家人、银龙两人、行路人、高山流水、拙人勤耕,准备重走笔架山-杨家寨一线。
笔架山位于汤家庄西,四年前曾来过笔架山,当时因为路不熟,准备不充分,在鹰翅山断崖处遇阻退回,后又从山沟里爬上笔架山,沟里长年没人走,已经被蒺藜丛塞满,好不容易伤痕累累地爬上山顶,已被折磨地精疲力尽,没有继续向杨家寨走,绕了一个小圈回到汤家庄,遗憾地结束了那次行程。
四年中曾多次走过周边的线路,每次远远看到静静地矗立在那儿的笔架山,心中总有一种重走笔架山-杨家寨的愿望。
踏上汤家庄,看到水池泉和北池泉的水依旧轻轻地流淌,初冬的乡村山野比市区更早进入冬季,树上的叶子几乎落光,岁月让连绵起伏的山峦更加沧桑。山坡上好像多了一幢乡村别墅,田地里只剩下枯萎的桔杆,其它依然如故,这冷冷的画风似乎更加朴实而纯净。
笔架山位于汤家庄西,四年前曾来过笔架山,当时因为路不熟,准备不充分,在鹰翅山断崖处遇阻退回,后又从山沟里爬上笔架山,沟里长年没人走,已经被蒺藜丛塞满,好不容易伤痕累累地爬上山顶,已被折磨地精疲力尽,没有继续向杨家寨走,绕了一个小圈回到汤家庄,遗憾地结束了那次行程。
四年中曾多次走过周边的线路,每次远远看到静静地矗立在那儿的笔架山,心中总有一种重走笔架山-杨家寨的愿望。
踏上汤家庄,看到水池泉和北池泉的水依旧轻轻地流淌,初冬的乡村山野比市区更早进入冬季,树上的叶子几乎落光,岁月让连绵起伏的山峦更加沧桑。山坡上好像多了一幢乡村别墅,田地里只剩下枯萎的桔杆,其它依然如故,这冷冷的画风似乎更加朴实而纯净。
沿村中小路上山,大约两公里即来到鹰翅山崖壁前。这周边的山属于典型的山崮结构,上部是由突起的巨大岩石构成,四周峭壁如削,且风化严重,形态各异。鹰翅山如同一只正在翱翔的雄鹰,中间突起的山崖是雄鹰的头部,两侧的山丘是雄鹰的翅膀。四年前曾折戟在鹰翅山下,今有备而来,我们在鹰翅山的东侧断崖处拴上绳索,大家顺着绳索小心翼翼地地登上鹰翅山。鹰翅山上乱石突兀,其中一段由大小不一的石梁组成,两侧是深渊,路很窄,走在上面有点提心吊胆,说这是“扪心桥”,做过昧心事的人走在上面就在格外小心啦!
从鹰翅山下来是笔架山,笔架山是突起的巨石经过岁月的侵蚀形成三个连接在一起的立柱,酷似文人墨客使用的毛笔架。巨大的笔架耸立在山梁上,很远就可以看到,成为这片山的名片。
笔架山再向前走还有砚台山,有笔架没砚台哪成,现在就缺一支毛笔啦。砚台山顶是大片金黄色枯草,走在其上如同走在地毯上感觉很惬意。
不远处是仙人桥,仙人桥位于一悬崖的转角处,刀削斧劈的崖壁上有一条很窄的路,人经过时要面壁山崖,手扶岩石,脚慢慢地移动,稍有不慎跌落山崖必将粉身碎骨,好在这一段路仅几米长。
仙人桥上方有一方石桌,桌前立一巨石,有说是飞来石,有说是望夫崖。我看是诗仙李白现身,李白站在石桌前喝酒吟诗,“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告别诗仙李白,踏着齐胸深的茅草,继续向杨家寨行进。远远看到一只巨大无比毛绒绒的棕熊,呆头呆脑笨拙地向前爬着,正准备爬上前面的山峰。近看是一座布满厚厚枯草的山丘,其颜色和形状都与棕熊像极了,且四肢皆全,惟妙惟肖,大家称其为“熊背山”。
我们踏着熊背走到熊头时发现前面的山崖如同立起来的刀刃,高约20多米,徒手很难上去。天无绝人之路,发现沿山腰有一条小路一直向前,只是这条路也不太好走,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深渊。走在上面要十二分地小心,即要注意脚下不能踩空,更要防止被树枝绊倒,稍有闪失后果严重。
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着悬崖上的小路向南走了近200多米,看到一条不太明显的小路,从此向下可进入西面的山峪道沟,沟的尽头是泰山庙,庙内有济南七十二名泉上水泉。
向上可爬上山脊,我们决定按计划继续上山,山上阳光明媚视野开阔,环顾四周异峰突兀,群山争雄,山石嶙嶙,形态各异。西面是穆格寨、三媳妇山、天马寨、北天门,南面是杨家寨主峰,与我们刚走过的鹰翅山、笔架山、熊背山正好构成一个大“U”字型,“U”字型中间的山峪是道沟。沟内有南道沟村、马家庄、贾家庄、北道沟村。
向上可爬上山脊,我们决定按计划继续上山,山上阳光明媚视野开阔,环顾四周异峰突兀,群山争雄,山石嶙嶙,形态各异。西面是穆格寨、三媳妇山、天马寨、北天门,南面是杨家寨主峰,与我们刚走过的鹰翅山、笔架山、熊背山正好构成一个大“U”字型,“U”字型中间的山峪是道沟。沟内有南道沟村、马家庄、贾家庄、北道沟村。


此时已正午时分,一早出门爬到现在已经饿了,大家席地而坐开饭啦。午餐期间看到杨家寨上有十几名驴友顺山脊走来,见面问候得知是泰安来的驴友,领队是泰安知名驴友傲来峰。他们是从北高尔村上来,向西至杨家寨主峰后又返回来准备向北走,看来济南南部山区还有一定的魅力。
我们餐后继续向杨家寨主峰冲击,爬上一个山头看到有几位村民在山上种黄栌树,小树苗仅有小手指粗,在这么高的山上种树确实不容易,山上没水,要人工背水上来浇树,否则很难成活。当我们看到漫山美丽的红叶时,不要忘记当年那些用辛勤汗水浇灌小树苗的村民,向他们说一声谢谢!
问过种树的村民向前是否还有下山的路,几名村民都说没有,只有从这里到北高尔一条下山的路。尽管如此看时间还早,决定继续向前到杨家寨主峰看看,实在下不去再返回来。
向前走不远发现山脊上有两个石瓮,因年代久远已经破碎,不知是做什么用的,有的说是石杵或石臼,用来加工粮食。还有人说是柱基,插入柱子用的。不管怎么说这足以证明杨家寨确有人曾在此活动。


带着疑问继续向前,从我们午餐的地方大约走了两公里,到达杨家寨主峰。杨家寨主峰海拔约708米,与北天门隔了一个山头,因传说北宋杨家将曾在此屯兵扎寨而得名,与东北方向的穆柯寨遥遥相对。周边都是峭壁断崖,的确没有下山的路,只好回撤。





走回到垭口处,看到有一条向下的小路可进入道沟,感觉路比较陡峭,走起来肯定比较困难,心里没有把握。正左右为难想放弃时,看到一家老少三代四口从泰山庙上山,绕到这里准备从此下山。打头的是一位年仅九岁的小姑娘,他们曾走过这条路。我们决定一起从此下山。
看着那么陡峭的山路,实际走起来也没多么恐怖,因为很多路是在山崖上盘旋而下。不过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也不无道理,下山的路上铺满了落叶和砂石非常滑,大部分又是在悬崖边上行走,心中难免产生一丝恐惧。
下到一半的时候我们与一家四口人分手了,我们直奔马家庄车站,他们要去泰山庙,在此向他们说声谢谢,小姑娘真棒,给她点个赞
!
下到一半的时候我们与一家四口人分手了,我们直奔马家庄车站,他们要去泰山庙,在此向他们说声谢谢,小姑娘真棒,给她点个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