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徒步穿越:色彩斑斓的济南黄河百里风景区

标签:
户外徒步爬山摄影鹊山 |
分类: 驴行济南 |
2016年10月29日星期六早上9点左右,山野户外(我爱我家、随风、月儿、追鹿人、高山流水、春夏秋冬、腊梅、拙人勤耕两人)一行9人分别到达济南黄河建邦大桥南,开始了深秋黄河百里风景区徒步穿越活动。今天的穿越路线是:济南黄河建邦大桥南——洛口浮桥(过黄河)——鹊山——济南黄河大桥南(亓家村)。
连续十几天的阴雨天终于迎来了一个晴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天空少有的通透,清晰度不知提高了多少个等级,美得没有朋友。
我们在建邦大桥南下车后,沿着桥东面的小路向北,一直走到黄河大坝,向东进入黄河百里风景区。
深秋的济南黄河百里风景区,千亩银杏树林在秋风的吹拂下渐渐地变成金色的世界。各种树木也一叶知秋,落叶缤纷,此时的黄河岸边色彩斑斓,秋韵十足,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深秋的黄河也一改往日波涛汹涌一泄千里的疯狂气势,只见弯弯曲曲的河面如同镜子一般风平浪静,河水中倒映出建邦大桥高大的身影,如诗如画。
河边的游人很少,水边不时有大量的飞鸟,它们时而在空中盘旋着自由地飞翔,时而在河边的草丛中寻找食物,时而在水面上嬉戏,时而一发出一两声嘹亮的鸣叫声,构成一幅美丽的百鸟朝凤图。
水边时不时地也能看到一些捕鱼人,他们拿着鱼网,将网抛向空中,划出一个漂亮的弧线,整个鱼网被抡成一个圆圈,然后落入水中,溅起一层浪花,待水花渐渐散去时,再将鱼网慢慢地收上来,在被罩在鱼网圆圈中的鱼、虾将成为他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当然大部分时间拉上来网都是空的,要的只是个过程和乐趣而已。
大约在中午12点左右,我们走了大约8.5公里,到达洛口黄河浮桥。从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华山(又称:华不注山)及河对岸的鹊山。辽阔的水面上,两山突起,山势险峻,遥遥相望,这就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中的两位主角。
济南洛口黄河铁路大桥,历经百年,见证了沧桑荣辱,是近代史上世界列强掠夺中国主权的见证。洛口黄河铁路大桥自1901年开始选址、勘测,至1912年11月16日正式建成通车。全桥11座桥墩12孔,桥长1255.20米,宽9.4米,桥上铺设单线,留有铺设双线余地,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桥梁建设技术,是当时全国跨距最大的铁路桥梁,在当时世界桥梁中也是罕见的。
洛口黄河铁路大桥地理位置特殊,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故在其百年的历史中遭受过多次战争的摧残,至今仍然横跨在黄河两岸。虽然大桥已不再担负铁路运输的任务,但因其先进的桥梁建设技术和饱经风霜的历史,已被列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洛口黄河铁路大桥成为黄河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从黄河浮桥上跨过黄河到达黄河北岸,北岸路东面有一大片银杏林,树叶刚开始变黄,阳光从金黄色的叶子间照射下来,构成一种特有的光影效果,非常漂亮,再过一段时间会更好看。
从洛口浮桥大约步行3公里即到达鹊山脚下,相传扁鹊曾经在山下炼丹,故名鹊山。鹊山是济南黄河北唯一的一座小山,也是济南齐烟九点之一,鹊山因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而闻名四海。
鹊山海拔不足200米,但却山势陡峭,山崖险峻,巨大的灰色花岗岩突兀矗立,怪石嶙峋。有的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有的如腾空跃起的奔牛,悬空欲飞。
我们从鹊山的南端上山,攀过一个个巨大的岩石,一步步地爬上山顶,此时已经快下午1点了,在山顶上找了一块平坦的岩石,大家在此休息午餐。
午餐后,我们从鹊山北面下山,继续我们的行程。我们在鹊山水库西拐到黄河大坝上,沿着黄河北面的大坝向东走。
这是藕池里的残荷和工人正在采藕,看到工人在冰冷的水里辛苦地劳动,我们吃藕的时候却很少想到他们。
已经看到济南黄河大桥了,该桥于1978年12月正式破土动工,1982年7月建成通车,大桥由主桥和引桥组成,总长2023.44米,主桥长488米,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斜拉桥。有5个孔,其中最大跨径220米,是当时亚洲跨径最大的桥梁,在当时世界十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中排行第8位。桥面分行车道和人行道两部分,全宽为19.5米,双向4车道,其中行车道为15米。






黄河之水天际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全部行程17.32公里,全程耗时6小时33分钟。今天的黄河徒步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