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日星期日,天气晴朗,可以说是晴空万里,最高温度22度,非常适宜郊外活动。山野户外一行12人(南山壁虎、简单、ay53、min、朝花夕拾、蓝色天空、海阔天空、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追鹿人、随风、拙人勤耕),早上6点50分在燕山立交桥乘312路公交车,沿旅游路一路向东,在港西路拐弯向南,约8点30分到高家洼车站。
高家洼村地处高新区南端,属济南市60个被保护的传统村落(古村落)之一。淌豆寺(又叫塘豆寺和龙泉寺)就位于高家洼车站南约一公里处,很多资料介绍淌豆寺位置在伙路村南,其实高家洼村距淌豆寺更近一些。
我们下车后沿路西边的小路向南直行,过高架桥后右拐,顺着高速公路下面的小路西行不远,再向南拐,淌豆寺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只见淌豆寺隐藏于群山环抱之中,远远看过去,金色仿古大殿屋顶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夺目,红色的墙、柱,绿色的树木,相映成辉。大殿前是一个很大的蓄水池,足有一个小足球场大,四周围有青石雕花石栏杆,池水在秋风的吹拂下,碧波荡漾。
在大殿的东面岩壁上有一个山泉——淌豆泉,山泉自岩壁的石缝中流出,这个季节泉水不大,但据说长年不涸。山泉下面有一个长方型水池,长约5-6米,宽约一米多,山泉流下先进入小池中,小池水满则溢出至大水池,供僧人及周边村民生活生产用水。
淌豆泉来历有一个传说,据史书记载:隋末唐初,历城府东,有庙曰唐,唐寺之阳,有山无名。山行百余步有泉曰淌豆,千年不涸,汩汩依旧。或曰:太宗东征高丽,行至此间,无水无粮,太宗拔剑刺壁曰:天绝我邪?已而,电闪雷鸣,阴云密布。太宗奇之,遂转身拔剑,但见其处有甘泉并菽喷涌而出,太宗喜,遂活之。后有僧人居于此,故曰唐寺,又名淌豆寺。
淌豆寺,千年古刹,寺内有树名曰白果,已有百年,枝干粗壮,数人不能围也,其果一年一结,食之,延年益寿。沿石径西行数百步,方见,抬眼望之,未能窥其貌也,茂枝之上,莺啼燕语,不绝于耳,茂树之下,彩蝶穿行,百花齐放,渐迷双眼。
昔日的淌豆寺僧人三十几个,封地一百多亩。大殿神像雕塑活灵活现,横梁上盘旋两条蟠龙离梁而踞,每当下雨天气可听其声延绵数里。大门两侧各一棵数丈高的大楸树,其树无叉主干笔,其每株上有九层老鸹窝。寺里一吨多重铸铁的大钟吊在黄杨树上。在泉眼上面有三四个人尚能环抱的松树,对面遥相呼应的是大伞般的侧柏,此柏树能为四十余人挡雨。
可见当年淌豆寺鼎盛时期建筑宏伟、香火旺盛,环境优美。只可惜历经战争和文革地破坏,在1980年进行普查时,寺院已成残垣断壁,尚存有清代石碑一通、古银杏树一棵和两间破旧厢房。只有寺旁石壁上淌豆泉,常年流水不断,在向人们娓娓诉说着它过去的沧桑历史。
今天看到的淌豆寺是经过多年修复和扩建而成,从前面的正殿一侧进入后面是一个四合院,院内当中一棵千年古银杏树,直径约2米多,上面硕果累累,不断有金黄色的果实落下。两侧各有一座钟鼓楼,迎面是一座大殿,飞檐斗拱,金瓦红墙红柱,彩绘雕梁画栋。
再往后走又见一院落,里面正在施工,此建筑更高更大,背靠群山,正面是一个二层古建筑,两侧各有一厢房,大量又粗又长的实木圆柱放置在一旁,尚未安装已经感到其气势磅礴而震撼。
告别淌豆寺后,顺原路出来准备从冶河村直奔泰山庙,在去冶河村的山路上,路两旁到处都是黄色的山菊花,虽然花朵不大,颜色清淡而朴实无华,而且大部分刚刚绽放,散发出的淡淡菊香,却芳香四溢,沁人心脾。还有很多含苞待放,给人以期待。

山菊花含山菊花内酯、菊醇、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山菊花的提取液对保护心血管系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心脏的输出量,增加心肌供氧量,有效的保护缺血心肌的正常生理的功能。
山菊花水提取物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来的蓝绿色挥发油对多种致病菌、病毒有抑制或杀灭的功效,水提取物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的抑制活性要强于挥发油;并且还具有抗氧化、镇痛的作用。
如此好的宝贝当然要采一些了,路边的野花不采白不采;

经过蒸制和晾晒加工后的山菊花,可以泡水当茶喝,当然最好再放点山楂片、枸杞和决明仔。可以降血压、清火明目。
从山坡上下来正对着冶河村去泰山庙的路口,恰遇一村民向其请教去泰山庙的路线,其详细而热情地给我们说沿着此路一直走到头,然后右拐,再左拐翻过山就到。
一走进路口,迎面就看见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黑峪山上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通讯铁塔。

我们下一步要去的目的地是泰山庙,根据村民指的方向沿着山峪往里走,走了没多远水泥路变成了山间小路,然后见一条右拐上山小路,立马右拐上山,开始路很好走,小路两边很多山楂树,红红的山楂很诱人。还有很多柿子树,黄澄澄的柿子挂满枝头。路两边的山菊花也簇拥在一起,迎风摇曳,香气袭人。
可路却越走越困难,最后完全找不到道路踪迹,到处是荆棘和灌木丛,已经无路可走。看来我们搞错了,此路可能是原先村民上山劳动时的小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走了,渐渐被荆棘和灌木丛当成了它们的领地。
原路返回不是我们的风格,另辟蹊径才更富有挑战性。我们经过一番披荆斩棘用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终于回到正确的道路。此番拼搏消耗了大量体力,此时也已经快12点了,大家决定先休息午餐后再说。原来村民讲的没错,是我们右拐太早啦!
餐后体力充沛,也走上了正道,走起来很轻松,速度也快多了,尽管是一路拔高,大家心情高涨。穿梭在树丛中,攀岩在山崖上,远望山色青青,近看芳草萋萋。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荣茂顶泰山庙观景平台,平台上放置一个大铸铁香炉,正好碰到有来烧香许愿的香客,沿天梯向上即可直达泰山庙主殿,沿山路向下可看到关公庙、观音雕像、灵官庙、狐仙洞等。
泰山庙位于黑峪山南的荣茂顶上,荣茂顶山势极陡,植被葱茏。泰山庙的各个庙、殿分散的面积很大,占据了好几个小山头。
我们沿长长的天梯慢慢地向上攀登,当陡峭的天梯将我们引到荣茂顶时,古朴泰山庙迎面出现在眼前,泰山庙不大,坐落在顶部一小块平地上。泰山庙一排两间石砌小殿,3米多高。整座庙在03年被村民刷成金黄色,连庙前的石碑也是金色,看起来金光灿灿。
泰山庙里供奉着泰山奶奶——碧霞元君,泰山奶奶两侧还有金童玉女。庙前右侧有一通残碑,虽字迹模糊,但仍能辨认出民国癸亥年间(1923年)在此处修建了天仙圣母庙,当地人又称泰山庙。
泰山庙建成之后,一时香火缭绕,前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成为当地居民的精神寄托。但是到了“文革”时期,泰山庙经历了一次浩劫。当年,狂热的人们涌上荣茂顶,砸了石碑,并把泰山奶奶的神像推进了百米深的山谷里。从此,这里再也没有人来祭拜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在山谷里又找到了已断为两截的泰山奶奶神像,并把它运到别处重新塑好,再重新请回荣茂顶上的泰山庙里。
拜过泰山庙,我们沿庙后的一条小路向南走,奔向黑峪山,一路上风光不错,或在树荫下行走,或在岩石间攀爬,上照片展示一下我们团队的风采。
一路奔腾,一路狂欢,很快到达黑峪顶,即到达了蟠龙山森林公园主景区。蟠龙山森林公园,是在济南市历城区在黑峪林场的基础上规划设立的。位于济南东郊,地跨彩石、港沟两镇,该公园总面积539.7公顷,园内山峦起伏,植被丰富,林木覆盖率达98.5%,一年四季峰青峦秀,绿意盎然,有高山深谷,嶙峋怪石,清清泉水,古树名木等自然景观。
我们在黑峪山顶沿小路向南,然后向左拐下山,沿这里可以直接到达蟠龙泉,蟠龙泉在一山水沟里,上半部是陡峭的山沟,下半部有多级断崖,在断崖上装有钢钎,可供大胆游客上下探索。在断崖下面建有观景平台,四周建有围栏,周围绿树成荫。站在观景平台依栏而立,背后是倾泄而下的瀑布,面前是高山深谷,脚下是潺潺流水,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遐想连篇。雨季有水时山水顺山沟奔腾而下,到断崖处便会形成多级瀑布,大有一泄千里之势,气势磅礴,景色优美,是蟠龙山最值得看的景点之一。
蟠龙山另外一个值得看的景点就是擎天柱(又称定海神针),擎天柱是一根高约100米,宽30米,厚20米的天然石柱,上下几乎一样粗,直入云霄,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真为大自然地神奇造化而惊叹。
看过擎天柱,沿石板路爬上山顶,然后顺山脊走,看路牌指示前方有一个“长城石”景点。没发现什么长城石,但山上的风光不错,布满大块岩石,可能这就是长城石吧。
很快就要走出蟠龙山主景区,美女们恋恋不舍地再留下一个纪念吧!
在遇到一条向下的小路时,沿小路走不远即被引向一个下山的台阶,顺台阶走可见一小铁门,穿过铁门继续向下,很快就可以到达号称“江北第一洞”的济南东龙洞。东龙洞,位于在港沟镇蟠龙山的西侧南麓,洞口在半山腰,洞长号称千米,因此洞颇像一条蜿蜒腾飞的巨龙,而名龙洞,又因此龙洞位于佛峪龙洞以东,又称东龙洞,是一石灰岩自然洞。洞门刻有“龙洞薰风”4个篆字,为康熙十四年五月立。
佛隐寺是一处隐藏于龙洞之内的佛教寺院。由于佛寺依托龙洞入口高大宽广的洞窟而建,寺以洞为殿,殿内设禅台供佛像,佛堂和佛像均隐匿于洞中,故名佛隐寺。这一建殿模式非常类似于庐山上的道家洞天福地仙人洞。佛隐寺真的像它的名字一样,不仅整所寺院隐藏在洞窟之中,就连寺名也大隐于世数个世纪。
从东龙洞继续沿台阶下山,最后走出龙洞牌坊,来到312路汽车站,结束了一天地活动,全部行程12.1公里,中等偏弱强度,最高海拔约487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