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2015-03-17 12:01:12)
标签:

登山

户外

健身

旅游

摄影

分类: 驴行济南

  时间:2015年3月15日,星期日;

  天气:晴,温度10-19度,南风2-3级;

  线路:济南市平阴县大寨山,实测全长8.9公里;

  人员:山东户外联盟,济南147人,德州35,聊城30人,济宁3人,共215人。

  上世纪90年代未曾爬过大寨山,因当时是带着孩子,从洪范池方向开始爬,到达山顶就返回啦,有些景点没有细看,再加上时间久远,大脑中记忆的场景已经被时间渐渐地抹平。今天有幸重游大寨山,还是有点故地重游地感觉。

  早上7点30分,我们在洪家楼集合点上车,从济西进入济菏高速,在平阴南(孝直)出口下高速会合,在向导地带领下,在10点30分到达丁泉村,全程大约115公里路程。

  大寨山就位于丁泉村西南方向,是山东省省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距平阴县县城约30公里,海拔494.8米,为平阴县境内最高峰。是浪溪河源头和洪范池泉群的水源涵养区。

  下车后,我们一行人高举队旗沿村间水泥小路浩浩荡荡地向大寨山前进,走了十几分钟就来到大寨山北麓,开始了正式登山。大寨山虽不算高,但却是济南境内最为奇绝险峻的山峰之一。大寨山属泰山西麓低山丘陵,为泰山余脉,该区域属浅切割构造剥蚀低山石灰岩丘陵区。道路上遍布山上滚落下来的大大小小岩石,路两侧的山坡上遍布松、柏树。

  往上爬了不远就来到一个石屋前,此处是一个三叉路口,直行可以沿此登顶(这也是北麓唯一可以上山的路),我们向左转入牛口峪,牛口峪弯弯曲曲围绕大寨山东转了一圈,因像一个老黄牛的嘴而得名,其上是悬崖峭壁,又因特殊地理地貌,岩层结构不同,受风霜雨雪地侵蚀,结构疏松的岩层,崖壁向内凹进数米,高也有近10米,好似一个高大的屋檐棚盖在我们的头上,保证下雨天不会被雨淋着,这也成为牛口峪最为独特的地方。

  大寨山整体呈南北走向,两端向西弯曲,山势成月牙状,山腰以上均为悬崖绝壁。进入牛口峪想要上山顶是万万不可能地,只能绕着山转,道路还算好走,但有时也会遇到巨石阻挡,只能手脚并用翻过。有时道路又会变得比较狭窄,行走在悬崖边,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摔下山,令人胆战心惊。

  当来到大寨山南麓,便看到一个石砌拱型山寨门,石门只容一人通过,两侧是石砌高墙和悬崖峭壁,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据传隋代窦建得曾在此山上占山为王。以窦建德为首的河北义军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坚持反隋和反唐斗争长达12年之久,是推翻隋炀帝暴政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出了光辉的贡献。

  进入山寨,已经是12点半,经过两个小时快速穿行,已经感觉腹内空空,尽管寨内奇石遍布、松柏成林,风光独好,大家已无意欣赏,各自席地而坐,解决腹内之事。

  饭后,感觉疲劳消失,精神倍增,立刻起身沿石板路向主峰攀登,走不远来到灵官殿前,在道教神系中,灵官是护法监坛之神,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所有违法乱纪、不忠不孝者他都要加以制裁。殿前立有一碑,只可惜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殿内王灵官塑像头部也因漏雨而损坏,屋顶盖了一块蓝色的彩钢板,显得不伦不类。

  再往上走就来到一大片石屋前,石屋坐落在松林间,若隐若现,石屋高约1.5米-1.7米,每间房子大约5-6平方米,很多房子都是一室一厅,或两室一厅结构,有的屋前还有院墙。屋子的建筑材料全部是就地取材,墙壁是用大块石头干垒起来,屋顶则是用薄石板一层层叠压棚盖起来,然后上面再用三合土捣筑起来,非常坚固结实,而且冬暖夏凉,直到现在平阴地区农村还在大量使用此种建筑房屋。据统计大寨山各个山头共有石屋200多套,可见当年其气势宏大。

  登上大寨山主峰,向右走就是大寨山最为有名的“昧心桥”,昧心桥是大寨山南北对峙的两座山峰之间的一道石山梁。由一块块巨石高低错落,宽窄不一堆砌而成,是大自然地神奇造化。长约50米,最窄处不足一米,两侧犹如刀削一般,深不可测,相传心地不善者难以通过。但我等心地善良之辈从上面走过感觉很坦荡,回头见竞有大胆美女在上面跳跃造型抢镜抓拍,清纯可爱,玄酷无比,大开眼界,佩服佩服。

  走过昧心桥继续上路,不远来到一个十字路口,路右侧一条路口路标指示:天乳泉、刘公墓,决定前去看看。此路位于我们上午走过的牛口峪和山顶之间,是新修的一条石板路,大约有一米半宽,非常平整。

  先来到天乳泉,泉水自融洞顶壁慢慢往下流,所以称为天乳泉,只可惜现在是枯水期,水流已断,只能看到水流的痕迹和潮湿的石壁。

  再往前就是透风崖,透风崖好似在山崖上被利剑刺破一条缝,两壁矗立,高约10米,中间缝隙1米余,从一侧看去,仅见一线蓝天。

  继续往前走,就是刘公墓凿崖碑,被中国世界记录协会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凿崖碑。刘公墓碑凿在墓后高46米、宽30米、厚近百米的天然峭壁上,整座墓从底座到山崖顶52米,“刘公墓”三字高约1.6米,宽0.7米,深0.16米,是一座少见的山体山崖碑,只可惜其墓已经被盗。

  刘公是何许人也,竞有此财力和胆略在此高山峡谷风水宝地修墓刻碑?由于墓已经被盗,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已经无从考评,据传说:刘公是清未当地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在当地民间流传各种有关刘公的传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在去看天乳泉的路上,无意间发现一处岩石犹如一座半身石雕像,额头、鼻子、眼睛、下巴一应俱全,活灵活现,只是还没有想好给其命名(后面给大家展示照片征名)。

  看过这几处景观,又回到十字路口,前方不远又是一座山峰,山峰上有两座石柱,高高地耸立在此。一高一矮,好像是一对历经沧桑的老夫老妻在悄悄地说着心里话,回忆他们年轻时的幸福时光,相厮相守、同甘共苦、千年不变。又好像是大寨山的两个哨兵,为山寨在站岗放哨,不管白天黑夜、风吹雨打、岿然不动,尽职尽责。

  过此山峰,就是下山的道路了,沿下山小道向东北走就是丁泉村,尽管下山的路上也是布满乱石,但山坡还是比较平缓,很容易就到达上午来时的三叉路口,然后顺原路在下午3点16分率先顺利返回丁泉村。

  我利用等后面队员的时间,和丁泉村民聊了一会,发现丁泉村值得写一笔。丁泉村是村以泉命名,中轴线上是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道路两侧白色篱笆内种着各种花草树木,非常整洁。路南面有一条用石砌的河沟,河上筑有石栏、石拱桥,显得整个村落非常和谐。

  顺河往东走到华盖山西脚下,就是有名的“丁泉”,又名“丁兰泉”。相传此处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丁兰故里, 故而得名。

  丁泉为季节性泉水,丰水时日涌水量约1400立方米,比市区黑虎泉的水势还要大,泉水溢出水池顺河奔腾而下。现在虽是枯水期,但池内水仍非常丰满清沏,有不少村妇围在泉池边洗衣物。丁泉由大小两个泉池组成,大池8.5* 5.3米,上下两个出水口,下口连小池,龙头形式,大口悬于泉溪水沟上方。泉池以青石砌垒,石栏北侧嵌清乾隆七年(1742)《重修丁泉池碑记》碑。碑载:“此池不知浚自何代,元至正年间已重修。”

  现在的泉池、栏杆是1958年修建的,能工巧匠们精心雕刻了石栏,用一整块石头刻了一个日月星石刻。上半部分正面是太阳背面是月亮,下半部分是五角星,这个日月星石刻很有时代色彩。后来上半部分被人破坏掉了,如今只剩下五角星。

  池北残留半圆拱券门洞废墟,为寺庙遗址,已不知毁于何年。泉溪北岸有一古老豪宅,村民说是赵姓私宅,门前立有一石碑,字迹模糊不清。

  房主人一听我说想进入院内看看,立刻转身走了,还好在一好心大嫂带领下进入院内,整个建筑下层和墙角用大块长条青石砌筑,中间用夯土填充,上部又有青砖压顶,门楼则是精致的青砖雕花,屋顶挂鱼鳞小青瓦,夯土墙已经斑驳脱落,屋顶的青瓦也已残缺不全,墙上长满杂草,但仍有人居住其中。房屋虽已败落,但破败中仍透露出当年的豪气,沧桑中透露出历史的悠久。

  村中老民居为条石墙裙夯土墙身和屯顶结构,这几年由于外出打工者众多,村中居住多为老年人,此类旧宅已成片残毁废弃,取而代之是现代砖瓦房。

  不知不觉已经在村里转了一个多小时,下午4点40分,大家全部到齐,我只好匆匆结束丁泉村的游览,上车返济,再见了大寨山,再见了丁泉村。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济南游记:平阴大寨山休闲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