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游记:华山历史文化公园之_____卧牛山景区

标签:
杂谈 |
分类: 驴行济南 |
济南华山“一峰独立,平地拔起,旁无连附,自入云霄”,华山乃济南胜景“齐烟九点”诸山之首。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其有精彩的描述:“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由于此山历史渊源又加之山色壮丽灵秀,千百年来,有关华山的传说、典故数不胜数。
有史料记载:历史上华山和大明湖是连着的,从大明湖划船就可直接通到华山。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作《鹊华秋色图》就真实地记载了昔日华山的山水美景,并在图的题记里写道“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
济南市正在极积恢复这些老景观,投巨资打造华山历史文化公园,公园规划范围北至济青高速公路、东南至小清河、西南至二环东路将军路段,用地约7.24平方公里,其中公园陆地面积约3.24平方公里,水体面积4平方公里,根据现有设计方案,完工后华山湖将把区域内华山、驴山和南、北卧牛山全部包围起来,形成四座“湖中岛”。
济南华山历史文化公园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决定前去为大家打探一下,第一站决定先去卧牛山景区探个虚实:今天早上,乘上97路公交车,当车子沿清河北路拐向荷花路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废墟,到处都在拆迁,到处是残垣断壁,汽车后面跟随着大量的尘土,微风吹过也能带来一阵阵的灰尘,远处蒙蒙胧胧看到大量的塔吊耸立工地上,有些高层建筑已经拔地而起不断长高,看这阵势的确是规模恢宏,气势非凡,一幅幅美丽的设计画卷即将成为现实。
华山景区已经拆迁的村庄,远处朦朦胧胧地看到工地上的塔吊在繁忙地工作:
在华山镇政府下车后,向北走不远就是洪家园村,在洪家园村口最引人注意地就是一棵据说是唐代古柏树,古树主杆有些歪斜,有一块大石柱支撑着,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将石柱给包到树杆里啦,相信这棵古树将在新一轮建设中焕发新生。村子里大部份人家已经搬迁走了,只看到两三个人在村口聊天。
洪家村口的古老柏树:
继续向北走穿过洪家园村,出村口整个卧牛山地质公园就呈现在眼前。
卧牛山,又名九里山,海拔81.8米,位于济南城郊东北部,占地面积约70公顷,是济南“齐烟九点”最东面的一座山。
清济南名士朱照在其《锦秋老屋笔记》中说,“卧牛山,在齐州,九点烟之一,虽不及鹊、华高峻,然回环有势,则非鹊、华所及也。”这是说卧牛山气势虽不如鹊山、华山之雄伟,却也回环有势,别有韵致。
卧牛山山石奇特,石质为“济南青”辉长岩岩体,地区土质为棕壤、褐土,以褐土为主。因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而惹祸上身,上世纪五十年代,因盛产石料“济南青”,卧牛山成为一大矿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现代化的开采工具,更加快了卧牛山的毁灭。到2000年的时候,因为采矿,卧牛山已经被残酷地撕裂成七零八落的小山堆,完全没有了原有的风采,到处都是采矿留下的石坑、石料、大碎石等,卧牛山已经面目全非,令人心痛不已。
2013年4月卧牛山地质公园一期工程破土动工,由于前期遭到破坏,卧牛山地质公园在设计上将采石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相结合,使破损废弃地变废为宝,得以重新利用。公园景观设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的山体断崖、采石水坑、遗留碎石等现有场地资源,采取最小人为干预设计手段,设计出独具地质特色的园林景观。
现在卧牛山地质公园一期工程已经初具规模,据了解,全园共分为五大景观区(分别为主入口景观区、地质文化展示区、特色地质景观区、临时售卖餐饮区、自然山林休闲健身区),近二十几个景点,其中卧牛遗韵、森林雾语、香漫溪涧、野花谷等景点为全园重要的景观点,充分展示了山石之美、水景之美,植被之美、历史文化之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景观。
已经初具规模的卧牛山地质公园景观:
虽然卧牛山原貌已经不存在了,但经过抢救和恢复的卧牛山又以另外一种姿态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大大小小总共有八九个山头,它好似一个被放大地盆景,小中见大,奇峰异石,山崖陡峭,沟豁纵横,千姿百态,有山有水,树木成林,花草成片,令人流连忘返。
未来二期工程将完成规划中的地质博物馆建设、景观塔的建设及其他景观小品的建设。在长远规划中,大明湖有望和小清河实现通航,从小清河到华山水景园目前就有水道相连,只要拓宽改造就可通上游船。未来从泉城广场乘船到大明湖最后到华山水景园,也许真的可以实现。华山水景园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千佛山有山无水、大明湖有水无山的缺憾。
相信待到春暖花开时,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卧牛山将更加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