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游记:晾米台-黑峪村-栗行-黑牛寨-智公泉

标签:
旅游时尚健身户外登山 |
分类: 驴行济南 |
2014年12月30日,星期二,早上6点40分,我们一行四人在燕山立交桥下乘上65路公交车,在8点半到达西营镇晾米台。其实最好乘坐312路在西营镇西下车,312路车20分钟一班,而且走旅游路-港西路-西营,比65路要快大约一小时。
下车后,即是晾米台村,晾米台村位于西营镇西,隶属于西营镇,现人口不足200户,因与镇驻地相邻,这些年大量房地产开发建设,已经和西营镇融为一体。
晾米台,故名思意就是一晾晒米的台子,其名字的来历还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带兵东征,兵败被困山里;得饮拔槊泉水,人马绝处逢生。后南下,在积米峪那个地方,又遇一泉,泉水丰沛。李世民自言自语道:“有水,再有米更好!”话音刚落,只见顺泉水流出米来,故名积米泉(积米泉所处的那条山峪就叫积米峪,其村也以积米峪命名,后在山峪修建水库被命名积米峪水库)。李世民忙令士兵捞米,但总有一些米顺水漂流而去;又让士兵顺流去捞。士兵们紧捞慢捞,一直捞到一石台处,并将米在石台上晾晒,故名“晾米台”。
沿黑峪沟去黑牛寨可以有几种路线可以走:
1、可以沿黑峪沟东面水泥路进黑峪,东路途经黑峪村-栗行村-然后向左前方有一条土路可以进到峪底,到达黑牛寨垭口,然后可以向西顺岩石攀上黑牛寨山顶;
2、可以沿黑峪沟西面水泥路进黑峪,西路途经黑峪村-付家峪-苗家峪-然后在苗家峪和栗行之间有一条路可以攀上黑牛寨,听老乡说这条路可以看到黑牛石。另外经过付家峪时还可以看到位列济南名泉第217位的黑峪泉;
3、如果体力好的话,也可以从黑峪两侧的山上走,分别都可以到达黑牛寨顶。
我们是按照第一条线路进山,进峪后大约2公里即到达黑峪村,黑峪村是由大黑峪(北坡)、吴家峪、付家峪、苗家峪、栗行、亭子、庙子(苗峪口)、小山子8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既“四峪一行三小子”,隶属于西营镇。建村最早的当属黑峪和傅家峪(原杜家峪),均建村与清乾隆年间,村史接近300年。其它都是清末或民国初年建村的,村史不过百年罢了。历经沧桑,现有也只有黑峪村、傅家峪、苗家峪和栗行四个村了,其它村庄已经自然消失,而且村里能见到的大部份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年轻人大多在外打拼。……
从黑峪往前大约1公里即来到栗行村。栗行村建于清宣统年间,由徐氏兄弟自王合村来此建村,村名因有一行栗树而得名,而今也没有几户人家。在村东有一条新修的盘山水泥路,沿此可以到达龙吟泉。现在栗行的村民用管道将泉水引下山,储存在一个大小池内,然后再用水泵将泉水送进各家各户。平时村民生产、生活就靠此水源,走近观看泉水哗哗地流进水池,清澈见底。由于时间关系就没有上去参观,而是直奔目的地——黑牛寨。
从栗行村才算真正开始爬山,近看黑牛寨的确是非常地险绝,海拔779米,是这周边海拔最高的山,山路陡峭,山南是悬崖峭壁,山北坡很陡,只有顺峪沟进入山东面的垭口好走一点,两山之间距离只有几米宽,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军事要塞,易守难攻,一人当道万夫莫开,偑服当年的山大王。
黑牛寨的名字由来是因山上的黑牛石而来:这黑牛就是黑牛寨山顶上一块自然形成、趴卧伏地的青色顽石。据传说,古时有一头正在修炼的黑牛精。因有贪财之人想把黑牛据为己有。黑牛精怒其人类之贪婪,它便盘踞山巅,兴风作浪,报复贪婪之人类,黑牛精法制观念不强,时常下山到村里糟践百姓的牲畜和庄稼,伤及无故。百姓苦不堪言,便请来住在山下的智公和尚除害。智公和尚借来神鞭,一鞭打掉了黑牛精的一只犄角;黑牛精元气大伤,又无处可逃,便化成一块趴卧伏地的大顽石,这便是黑牛石。后来,由于战乱频繁,不少绿林好汉在此安营扎寨,招兵买马与朝廷对抗,久而久之,当地老百姓就把这个山峰叫做黑牛寨。如今的黑牛寨,早已被茂密的林木所覆盖,难觅山寨的踪影了,只剩黑牛石日复一日静静地卧在那里守护着黑牛寨。
尽管一路艰险,也算顺利,看过飞来石,照相留念,接下来就是要找那个“妖石头”,听说“黑牛石”是在山的北坡,可是在山北坡仔细找了几处也没有找到,心想可能是这个“黑牛精”老毛病又犯了,又在做怪捉弄我们吧,算啦老子今天就不上你的当,我才不稀罕看你个破“妖石头”呢。
登上山顶后,山上的林木茂密,灌木丛生,风吹过松林,发出呜呜的波涛声。一条被驴友走出的道路明显而平坦地伸向前方,顺小道向西走来到一三叉路口,向北延伸可顺山梁转回晾米台,也可从孤峰庵进入秦口峪。我们试着向南走,走了大约6-700米的样子,便来到一悬崖处,此处山峰陡峭,美丽诱人,风景这边独好,只是下山有点难。只好另寻途径,天无绝人之路,往回几十米便发现在悬崖裂缝处有一条下山路,虽有点陡,对驴友来说也算是不错地啦。
下山后,西南方不远就是北黄尖子山,翻过北黄尖子山后就是涝洼,可以从此往西南走,到李家堂乘坐67路车回市区。
正东则是智公泉村,心想没有找到那个“妖石头”,何不到智公泉村找智公和尚告“黑牛精”一状。说走就走,这里有一条农民上山生产的土路,有两三米宽,也就是有一里多地的样子,很快到达智公泉村,在村民的指引下,在村南约200米处找到了智公泉。
智公泉(又名朱公泉) ,相传唐代一名叫“智公”的和尚在泉边居住,故名。明晏璧《七十二泉诗》著录,称“朱公泉”。据清道光《济南府志》载:“朱公泉,在黑牛寨前。”地址与今智公泉合,盖因谐音,“朱公泉”衍称为“智公泉”。据该村居民称,此泉还曾叫作“济公泉”,泉名之演变由此可见。泉池位于山岩高处平台上,石砌长方形,上棚盖水泥板,留有提水孔。该泉久旱不竭,清冽甘美。
村南还有一个石砌长方形常流泉池。池顶棚盖,留有1米见方的汲水口。水盛时溢入东侧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大蓄水池中,池南岸立有1997年8月镌刻的《智公泉天池》碑。该泉不仅是200余名村民的生活用水,还可浇灌果树农田。物是人非,只是不见了智公和尚的踪迹。
这正是:泉水千年流不停,谁知主人今何在!
看过智公泉,时间不早了,决定到西营坐车返回市里,沿村北一条小道可以直通至黑牛山垭口,从此垭口下山顺原路返回,大约在下午4点到达西营镇西312路车站,不到10分钟车来了,上车后仅一小时就到达312路车燕山终点站,非常方便。
本次行程共计12.7公里,山路不太好走,可以说是中等强度,只要有一定基础的驴友都可以完成。
______南山壁虎
1、本次行程路线图,全长12.7公里;
2、黑峪沟风光
4、飞来石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