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炮打双灯》

(2007-01-02 02:12:33)
分类: 天热,有点儿酸了

终于把影视学的作业给做完了,还是先贴为快吧:

《炮打双灯》本是冯骥才的一部小说,而导演何平作为对原作最重要的改编,是将其中女主人公的身份由一个庄户人家的寡妇改编为“一个富甲一方的爆竹世家的假小子”。女主角这样的一个背景的转变、性别的模糊,完全是对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转变之后,人性自由解放的敌人——封建礼教,变得更加的强大,对于牛宝来说,要想打破小镇教条般的禁锢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四海为家的青年画匠牛宝,被一家经营炮竹的大户雇去画门廊。东家是个名叫春枝的姑娘,她自小便被当作男孩抚养,一身男装,继承家业后,又被家族的遗老们规定不许嫁人。牛宝为春枝画了一幅女儿妆的肖像,春枝受到了震动,两人因此萌生了爱意。春材放不下东家的身份和架子,牛宝偏又与她对着闹事,点燃了大炮竹扔进春枝的院墙,满地红把牛宝吊起来,春枝却为牛宝松了绑,放他离开,春枝仿佛又归于平静。但是不久,一枚大炮竹又在院中炸响,春枝夺门而出,追随牛宝而去,在牛宝的住处,她找到了作为女人的滋味。等她回来,已是一身女装,震惊四方。家族施计让春枝比炮招亲,以让满地红成为春枝的丈夫。

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灯”——男性生殖器的故事,一个关于“自由天性”、“自由生命符号”的故事,它是对生命力的象征;它成就了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对女人的改写与征服。然而,这又是一个“炮打双灯”——阉割的故事;它“自然”地形成了所谓个人与传统文化的对抗;形成了西方启蒙话语中所谓“自由天性”与“封建文化”的对抗。“牛宝、春枝与小镇上的人们之间的冲突,可以算是两种生命状态之间的冲突,也是传统文化背景下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影片有一组镜头在交替出现的男、女主人公的画外旁白中,呈现出高大的蔡府和波涛汹涌的黄河、河上渡船、登岸的男人,我个人认为这是人性解放与封建家庭文化、封建礼教对峙的象征。在这里,森严的蔡家大院代表着所谓正统的封建家庭文化,黄河则代表着积极进取的渴望人性解放的进步势力,这种象外之象就是对主题的形象化、具体化,使观众有着更加直观的感知。

影片的结尾是在比炮中,牛宝的生殖器被穿裆炮炸烂,从此便黯然离去。看到这里,不自觉地想起了拜伦式英雄。是啊,他对现存秩序的反抗与侵犯,正是一个更为深刻的英雄式行为。牛宝以他固执、倔强的反抗所成就的,不仅是对春枝的拯救,是对小镇人性秩序的建立与性别秩序的匡正,更是对腐朽封建礼教的有力抨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也在韦伯豪
后一篇:寿比南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