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哉,桃花岛!(怒江第二湾的世外桃源)

(2006-08-28 20:51:56)
分类: 梦中的香巴拉。。。
美哉,桃花岛!(怒江第二湾的世外桃源)
 
丙中洛位于滇西北怒江大峡谷的最北端,海拔在1700米,一年一季耕种。丙中洛下面的桃花岛,原名巴腾腾,海拔1300米左右,与怒江第一湾弯度差50度左右,当地人称“怒江第二湾”。桃花岛则是一年两季耕种,因为地势低、温度相应要比丙中洛上高出5~6℃,这里气候宜人,四季有新鲜的蔬菜、瓜果,还有土鸡,鲜肉;其地理位置好似与世隔绝,村落的独立更像个世外桃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身处之地犹如画中之画,更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十,这里有与世不同桃花节,桃花岛的桃花以传统老式桃树为主,只有这些树种在春天开花时从丙中洛上面的观景台往下能够看到,非常美丽;新式的有五月桃、油桃等品种,但从观景台看不太清楚。

10月初的一个下午,我们从贡山出发北上大约2小时到达怒江第一湾,前面不远拐弯处就到了丙中洛,沿着一条水渠往下面走,经过一段碎石山路,大约40~50分钟就到了桃花岛。天色已黑,村里的狗狂叫起来,一位村妇过来询问并带领我们来到不远的一户农家,主人正是的桃花岛的村民组长杨正祥(过去应该叫村长),不知为何我很想叫他“桃花岛岛主”,同伴说应该叫桃花岛主人。

据“岛主”讲,岛上有28户村民,这里民风淳朴,没有搞那些破坏原生态的旅游开发,也没有弄那些农家乐之类的吃住。这里的村民家都可以接待来访的客人,每家可以住3~4位客人,村民吃什么客人就吃什么,如果客人超过20人,他们还可以组织舞会,围着大圈(围着中柱)尽情地边唱边跳,颇具民族特色。岛上的居民主要是怒族,最初这里只有3户人家,上百年的繁衍成了现在的28户,107人。杨家兄弟姊妹8人,大哥在贡山县城工作,大姐在六库工作,现在两兄弟住在岛上,杨“岛主”原来中专毕业,做过会计,后来下岗在家竞选了组长,对生态旅游很有自己的想法。弟弟在昆明打工三年,也是见过些世面,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所以他率先买了发电机(600多元),是村里仅有电灯的人家。据“岛主”说,每家出200元就可以把电从丙中洛接过来,但是200元对于这个小村庄的人们还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要养家,供孩子读书、看病、婚丧嫁娶之用,不愿意拿出一年收入的一半看来装电灯,做了很多工作,组长也没有把几千元钱凑齐,村里至今也就没有通电,这对我们这些大城市来的人来说是无法理解和想象的。

第二天早上,“岛主”带我们上了桃花岛背后靠着的小山,他说不上此山将虚此行。这个山叫申格山(大概是他的音译),不大的山,登到山顶大概40多分钟(我们实际用了一个小时),山上树木比较茂密,分布着松树、果树、油桐等等,边上山边可以欣赏山下的风景:怒江第二湾、桃花岛尽收眼底;远远的还可以看到丙中洛的全貌;从山顶向侧面看去,可以看到怒江第一湾的全景,这个季节怒江的水还是混浊土黄色的,大概是因为雨水冲刷带了山上的泥沙,到了11月以后就是清澈碧绿的了。据说申格山是个神山,它就像个龙的脑门,就连法师也不敢轻易在山上做法事,说是没有那么大的功力。村民们大多信奉喇嘛教,每逢大年初三要来山上祭祀,烧香敬佛,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祈求家人平安吉祥。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祭坛:离山顶不远的山路一旁,隔三差五的松树上绑着一两根、两三根竹竿,上面有白底黑图案的方形小旗(经幡),有的竹竿顶端上还插个包谷,一般是被鸟儿吃掉的。还有大型的集体的祭坛,村民带来的供品会在祭祀完后集中在一起大家一块吃掉,也算是一种交流集会的形式吧。

桃花岛的男人会做饭,也很勤快,问起来“岛主”讲:以前这里是母系制,妇女地位比较高的,如果女人不太愿意干活,那么男人就要多干。当然现在家里是父亲为中心,就像房子中间的支柱(中柱)。我还奇怪,我们聊天时,家里的两名妇女抱着孩子都围拢过来在火塘边听我们说话不会像有些地方的妇女躲到一边。当天晚上, “岛主”的弟弟邀请我们到他家品尝水酒,就是自酿的米酒——用大米做的,乳白色、酸甜爽口,微有酒度,他们说这个酒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在当地妇女生完小孩坐月子时要喝一个月的米酒,白天一大碗,晚上一小碗,能够强身壮体、祛除风湿。第二天早上吃的是“岛主”做的正宗的石板粑粑(用当地的薄薄的石板代替我们用的铁饼铛),还有酥油茶;中午,我们还品尝了用大麦做的水酒,味道要更酸一些,颜色像咖啡色,很有特色。

下午天又下起了细雨,为不虚此行,“岛主”又带我们参观了岛上的水磨坊。这是完全的绿色生态磨房:山上下来的溪水通过一个长长的木槽流下,推动石磨的转动,石磨盘的上方有个木制的方盒,方盒下端有个小孔,苞米粒从这里缓缓地落入石磨的孔里,随着石磨的转动苞谷粒变成了苞谷面。刚好赶上一位老人过来收集苞谷面,看上去有些粗糙。转下山坡到了一块苞谷地,这里还有一座保存较好的石棺,“岛主”介绍说这里的人也讲究火化了。

收拾了行装,我们要离开了,看着满山的云雾,云雾中的山村,看着满地掉落的板栗、核桃,看着眼神纯朴的村民,我们告别了相送的桃花岛组长,答应写一篇文字告诉大家这里田园的美丽、民风的淳朴,这里有热情好客的桃花岛主人。(发于2005/10/17)
 
 

文章引用自:http://forum.life.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38&fid=1076&itemid=1034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