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葫芦买了一套书,文字很少,都是立体的画面,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各种各样的人》--这些都比较容易理解,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感觉》和《各种各样的害怕》,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些。买书的时候,我比较犹豫--关于“害怕”,是否需要让宝宝理解?看看书中,有关于黑暗的害怕,关于爸爸妈妈吵架的害怕,关于孤独的害怕--这些宝宝暂时还不怕的东西,会不会因为这本书而真的产生恐惧?
然后我决定冒险了。
结果这套书里面,葫芦目前最感兴趣的一本是《各种各样的害怕》。我的第二个难题是,不知道该怎样给她讲这本书。后来在我妈妈,葫芦姥姥的帮助下,我们一起完成了对“害怕”的探索。关于害怕“黑暗”一段,书中有生动的表现:小女孩紧张地坐在床上,窗外有暗淡的星光,从床角,飘然而出一个“害怕”的精灵,打开柜橱,里面也有一个“害怕”精灵飞出来。
姥姥是这样讲述这一段的:到了黑暗的夜晚,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安安静静的进入了梦乡,白天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也不再有轰鸣的汽笛声,宝宝终于可以安静的睡个觉了。宝宝害怕黑暗吗?
葫芦愉快的回答说:“不怕。”
按照葫芦的习惯,在早晚喝牛奶的时候,我们不断的讲述这本书。于是,在由我主讲的时候,我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的态度,我告诉葫芦:事实上,相比较白天,我更喜欢黑暗的夜晚。小的时候,我常常在夜晚走在学校的操场上,抬头望夜空,满天璀璨的星斗,象撒在沙滩上。到了秋天,蟋蟀会在黑暗中鸣叫,那歌声,只有在安静的夜晚才能够听到。我还喜欢冬天的暗夜,刚刚下过雪,鞋底踩在松软的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在黑暗中,无论眼睛还是心地,都变得更加清明。然后我问宝宝,你害怕黑暗吗?
宝宝很笃定的点头,说“不怕”。
然后,我还向葫芦坦白了我的恐惧。
我说,妈妈也有自己害怕的事情。比如说,拔牙。妈妈嘴里有一颗烂牙,我去年就应该把它拔掉了,但是我怕疼,只好拼命刷牙来减轻疼痛,我就是无法鼓起勇气把它拔掉。
我想了想,问葫芦:“你能帮帮我吗?”
葫芦摇摇头,很认真的回答我:“不能。你应该找大夫帮你。”
!!
然后,葫芦玩去了,没事一样。我却一个人呆在旁边哑口无言。我拼命想帮助葫芦明白的东西,在葫芦自己看来,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