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职教名校】“七化联动”打造“冀东职教明珠”—河北迁安市职教中心改革发展纪

(2015-04-08 16:17:28)
标签:

转载

      黄帝故都,钢铁迁安,迁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铁矿资源、强大的钢铁产能赢得了“河北首强”的称号。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职业教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京津冀一体化的加速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携产业共舞,助经济腾飞”,在这场与经济齐飞的改革大潮中,河北省迁安市职教中心抓住机遇,以“创建国家级示范校,打造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强化“对接产业、多元合作、高端引领、内涵发展、长短并进、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找准与产业接轨的契合点,形成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以“七化联动”催生了学校发展的“蝶变效应”,成为冀东大地上一颗璀璨夺目的职教明珠。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等100多项荣誉。

高端引领品牌化——金蓝领培育带动全面提升

      抓住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带来的发展契机。近年来,迁安为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确定了“3+5+6”的产业格局,着力打造三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五个产值超百亿产业板块。然而,高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却成为迁安市转型发展之痛,企业面临着高技能人才青黄不接的断层局面。迁安职业教育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已是一项非常迫切的战略任务。为此,迁安市瞄准区域性教育培训中心的定位,依托迁安职教中心着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蓝领培训基地,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并以中高职衔接、资源共享的方式建立了职教园区。

      紧贴产业需求改革办学体制。为适应迁安市转型发展需求,学校坚持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创新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联合迁安市总工会、人社局、教育局建立区域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组建了由高校专家、职能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资深教师共同组成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研讨会,并多次组织“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结合企业需求,承担高级技工以上人才的培训、鉴定年均1295人。2014年,学校被认定为“燕赵金蓝领培训基地”。目前,学校依托技师学院招收高级工班500人,在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同时,也使学校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http://mmbiz.qpic.cn/mmbiz/jxicyJfuKuVrBUvx2NGorib57eGYpWDPPib71ysQV4hHuB0xZUjyIT295wC97IULJA2LMpI973xRVtaBAKNzXJCaA/0


 

 

http://mmbiz.qpic.cn/mmbiz/jxicyJfuKuVrBUvx2NGorib57eGYpWDPPibLhUtyqHgYeXgzZc1edNsGaYTqd4j8dCDOY9OU5y34198T4ny9LkDrg/0



办学模式多元化——集团化办学形成共建合力

      产教融合的职教集团成为校企合作的粘合剂。“我们在与职教中心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由学校与企业按照准员工的标准共同培养,在学校和企业反复打磨,毕业后即可直接上岗,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再根据特定需要向学校开出培训菜单,提升员工技能层次和水平,可以说,我们的校企合作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荣信钢铁公司人力资源部长赵海珍如是说。

      与荣信钢铁公司的合作形式也是学校与多家企业开展的合作形式。合作过程中,校企互为主体、联合育人,有的企业在校设立订单班,有的采用职工入校、教师入企、企校共办状元赛等形式,双方互利互惠。在这种形势下,学校对接区域经济,在政府主导下建立行、企、校三方共建的“迁安职业教育集团”,将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乡合作、校校合作落到实处,建成装备制造、电工电子等8大实训基地, 2大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企业建立15个“厂中校”,形成了与合作企业资源共享、合作共建、互惠共赢的办学模式。

      重点专业建设带动辐射能力提升。沟南庄,曾是迁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自80年代以来,该村成为职教中心的农科专业实习基地,教师们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新项目带给农户,指导农民成立杰园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集约化经营。在多年的校村合作中,这里的“杰园”绿色蔬菜声名远播,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成为沟南庄的支柱产业,2014年全村总收入达到930万元,农民年均收入近两年翻了3倍,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沟南庄经验是校村合作的一个缩影,与该村的合作不仅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发生巨变,也使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发展成为国家重点专业,而这种形式辐射到各个乡村,推进了迁安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学校以此种模式为蓝本,使专业产业深入渗透,加强了现代农艺、机电技术、机械加工、钢铁冶炼、工业仪表5个重点建设专业和SYB创业培训、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培训两个特色项目建设,并带动其他专业形成优势特色专业群,在办学实力、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特色化——“五四二”模式强化培养成效

    五个对接实现校企共育。斯道拉恩索正元包装是学校的职业能力提升基地,在这个世界500强企业里,同学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由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一个“小米”手机的包装盒,需要几道程序的流水作业,哪个程序稍有纰漏,整个流水线上的人都要重来,在这里,同学们学会了配合,学会了担当,学会了从团队中发挥个人的价值,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迅速提升。

  学校以“品业双修、学以致用”为培养目标,与企业在人才需求、专业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工学一体,校企共育”模式,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能力递进”模式,钢铁冶炼专业“虚实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等等。教学上以“五个对接”为标准,强化校企文化、岗位对接,使学生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四级递进强化实训教学。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学校以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为目标,创新了参观实习、阶段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四级递进的实训模式。学生在参观天津轧一集团、迁化集团等企业后,对企业生产环境、产品工艺流程均有了最初的认知;阶段实习过程中,学生在津唐铸磨等企业进行了拜师大会,由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学生的师傅;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以准员工的角色入职,在实际的生产环境及生产任务下迅速成长。四级递进的实训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学习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而学生的技能水平也迅速提升,近两年,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150余人次,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8%以上。

  两化评价促进评价多元。在评价模式改革上建立“主体多元化、标准社会化”的评价机制,完善了以“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为核心衡量标准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位学生从思想品德、文化素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核,并邀请家长、企业、行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第三方评价,从而实现评估标准社会化、实效化。这样,将单一的结果性评价变为更客观、更多元的过程性评价,而评价标准也与社会接轨,这样学校与企业的衔接更为顺畅,学生上岗后的企业满意度以及学生的稳定就业率都大大提高。

师资建设系统化——“二四六”工程打造优秀团队

     设立双导师双带头人制度。学校遵循“校企联合、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的思路,建立双导师制度,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设校企共融、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互聘互派、合理流动、优胜劣汰。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着力提高专业教师生产实践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除在校内培养本专业带头人外,学校还聘任有行业影响力的校外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实行“双带头人”负责制,建设期内共培养专业带头人14名,双带头人在产学研互动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实施教师“四进”工程及“六个一行动”。为使教育教学扣紧产业发展的脉搏,学校大力实施教师培养“四进”工程,即:骨干进行会、技艺进赛场、教师进企业、专家进学校,并与企业联合制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进校园和专业教师入企业轮岗实践制度。学校方面,提倡专业教师的“六个一行动”,即: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每周下一天工厂,每学期完成一篇调研报告。此外,学校还确立了校本教材研发制度,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需求。这些举措,使教师水平明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3.84%,培养出全国职教先进个人、全国创业培训优秀讲师、省级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55名,机电、仪表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首届优秀教学团队,53名教师在近两年的省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立德树人常态化——幸福型校园构建学生出彩平台

“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德育目标,以‘愉悦学习、健康成长、人人成才、尽展其才’为育人理念,为学生打造出彩平台。”凌志杰校长如是说。

学校通过义工校园建设、德育基地、职业能力提升基地、文化节、技能节、社团活动等形式做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涌现出河北省见义勇为英雄、优秀共青团员、迁安市道德模范、美德少年等多名优秀典型,涌现出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的“微尘”志愿者服务队、关爱农民工理发小组等优秀志愿团体,德育成为学校最闪亮的名片:在迁安市第六届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迁安职教中心2人被评为“孝老爱亲模范”和“助人为乐模范”;“微尘”共青团服务站获得集体提名奖,在全市如此大规模的评选中,迁安职教中心以三项获得最高入选率;在2014年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学校获得卓越组织奖;师生的63个作品获国家级奖项,获奖数量之多、层次之高均排在全国前列。一时间,迁安职教中心的学生有担当、有爱心、有责任感,成为迁安人民关注的热点,也成为迁安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http://mmbiz.qpic.cn/mmbiz/jxicyJfuKuVrBUvx2NGorib57eGYpWDPPibMOHnlP2VPzoUJbT6wlH6XZY4rZ26hEDkNSuqkXiceODicD7Cad4xKkibg/0

http://mmbiz.qpic.cn/mmbiz/jxicyJfuKuVrBUvx2NGorib57eGYpWDPPibxkUnd4zibO9IQw4YjWxp1xStQ7iaib0Gll4EtffLjic6cAAb3xIcib0RYmQ/0

http://mmbiz.qpic.cn/mmbiz/jxicyJfuKuVrBUvx2NGorib57eGYpWDPPibhNe5YicUq8v9u1EDqjBTj4qiakuqxn5ZBBaH9o3QXYsuw0eibu5IG7RDQ/0



学校管理规范化——数字化校园让管理科学高效

学校抓住整体搬迁的机遇,完善了数字化校园服务应用平台,做到了设备管理可视化、教学内容可视化、教学管理可视化、库房管理及学生成长管理可视化。通过把企业流程引入实训教学,搭建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的对接平台,通过大量的项目来展示课程的知识点,形成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项目与企业产品对接。在体验中心,学生可以尽早接触企业岗位的流程,理解工业企业的运转模式,教育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岗位任务驱动;在CAXA 数字化实训工厂,实现实训现场互动式教学,将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车间管理利用DNC通讯和数控机床监控系统等,随时了解设备运转以及班级实训的情况,还可以保障实训效率和实训安全;此外,创建了师生网上互动教学平台以及家校互动、校企互动平台。  

从提高办学的规划、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入手,学校建立了招生、考试、学籍、教育教学、财务、资产、教师考核评价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职业学校管理和监控体系,并无缝对接产业、企业、行业需求,设置专业工程系及各职能处室,达到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服务社会多样化——品牌化培训助力经济腾飞

学校以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并进为目标,搭建开放性、多功能社会服务平台,提升多元化社会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使培训走向专业化、品牌化,与行业企业共建17个培训中心,年均培训各类短训学员15000余人。依托安监局、质监局等行业,扩大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晋升为“三级资质”,实现年培训5000人的目标,为全市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SYB创业培训,探索出适合成人教学的培训模式和方法,每年完成800人的培训目标,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小企业家诊室和“马兰花志愿服务队”,将创业培训基地建成国家一流水平。此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职业等级鉴定、精英培训、产学研中心建设等各种社会培训门类齐全,通过培训,提高了学员们的就业及创业本领,学校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员工充电的“加油站”。迁安市职教中心真正成为立足迁安、辐射周边,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社会服务等功能强大的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