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故事451:改变命运(1)

标签:
我的随感录每日一故事随感小诗樟青 |
分类: 每日一故事 |
改变命运(1)
选编:樟青
有个心胸狭窄、自私多疑的人,突然喜欢上了算命。他学算命,是想证明算命是骗人的东西,原因是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师,算他活不到47岁。他发誓,非要砸烂那大师的招牌不可。
愈学愈怕,因为他给自己算过命,也确实活不长!他整个人变了,开始关注身边的事,也学着做些善事。他常自言自语:“反正活不久了,好好利用剩下的时间,做点有益的事吧!”
从此,人人都说他变了,由一个焦躁势利的小人,变成了敦厚慈爱的君子。不知不觉,他过了47岁,过了48岁,而今已经53岁,依然红光满面、生气勃勃,比谁活得都健康。
“你可以去砸那个大师的招牌了!”有一天,朋友和他开玩笑。
“为什么?”他眼睛一亮,回问朋友,又笑笑,“要不是大师警告,我根本认识不到当时的自己。照我以前的样子,别说活到现在,能活到47岁,就算不错了!”
【读后感】1、人总是在回头看时,才会看清当初的自己。而且,改变越大,看得越清楚。比如,很多富人对儿时苦难的理解;比如,很多死囚对以往自由的见解……
生活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我们自己也一样。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贬低自己,更不要因为一时的成败,而在宽广无比的生命河流里迷失自己。(雪候鸟)
2、有人问,有没有风水?我说,有啊,有风有水,即是风水:和风细雨是风水,狂风暴雨也是风水。切记:善地善人求,福地福人得;求风水不如发善心,觅宝地不如种福田。
有人问,有没有命运?我说,有啊,有命(生命)有运(运动),即是命运:净心尽力地活着,是好命运;快乐坚强地活着,也是好命运。切记:命自我立,事在人为,慈悲为本,民心为天;命运,永远圈不住大慈大悲与大智大勇之人!(《心中的歌(3)》)
3、重温故事,想到了在《叶向高祈梦》里留下的随感:或许真有天意,但更多的是心态决定命运。故奉劝心理不健康的人,千万不要去看命、解梦,因为,这种游戏,你玩不起!
同时,也奉劝为人看命、解梦的先生,一要守好口业,因为断人慧命,要下地狱的;二要注意正面引导,如劝人“止恶行善,自净其意”,并告知“命自我立”的道理。
4、被命所运随业转,因缘运命种福田。命自我立慈悲本,止恶行善民为天。——要被命所运,或随因缘而运你的命,就端看你自己的抉择了!
【博友留评】1、人家说出的优势当鼓励,人家说出的劣势当警醒。——也可去算命。(牛牛)
2、那么,要被命所运,或随因缘而运你的命,就端看你自己的抉择了!(亲亲乔木)
3、被命所运随业转,因缘运命种福田。命自我立慈悲本,止恶行善民即天。——要被命所运,或随因缘而运你的命,就端看你自己的抉择了!(樟青)
4、地善人求,福地福人得。(心中莲花)
5、“命自我立,事在人为,慈悲为本,民心为天;命运,永远圈不住大慈大悲与大智大勇之人!”继续顶上关于“快乐”的故事,祝朋友们夏日快乐,永远快乐!哈哈!(樟青)
【相关阅读】1、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秀才解梦》)
2、“命”,与生俱来,是内在因素。若认“命”,即有“命”;若不认“命”,即无“命”。请相信“励志图强”、“止恶行善”的神奇作用,她,可以改变命运。
“运”,即机缘,她稍纵即逝,可遇不可求,是外在因素。善于把握“运”,即有“运”;让“运”擦肩而过,即无“运”。故,要惜缘随缘不攀缘,净心尽力耕福田。
总之,承认有命运,但不惟命运,人可以改变命运!这是因为,命自我立;这是因为“人定胜天”:人的主观努力,比“天命”更重要……(《人可以改变命运吗?》)
3、当前命相、风水、地理之学大行其道,相信的人为数不少;遇到事情总要花钱去求卜问卦一番。那么,算命为什么会准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大都随“业力”而转,无法主宰自己。
一般人一出生,总是很难摆脱固定的生活模式,甚至过着不想过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命运在《康熙字典》的解释是:命也,不可改;运也,可以转。
没有修行的人,很容易随既有的业力运转而走完一生,这就是被“命”所“运”;但是,大修行者能够主宰及运用自己有限的生命,这就叫做“运命”。
因果是通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算命能够准确,是过去所造的业有迹可寻,今世才受到牵引。但对修行人来说,命是算不太准的。我未出家前,算命的说我将来是个大企业家……
所以,人是可以转变命运的,大部分的人总是庸庸碌碌,甘愿随世浮沉,无法改变他的人生,到头来,两腿一伸又再一次随业而转,继续轮回之旅。这是多么悲哀的“命运”啊!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从原因下手,才是釜底抽薪的解决之法。那么,要被命所运,或随因缘而运你的命,就端看你自己的抉择了!(《“运命”而不被“命运”》)
【后记】1、“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遍地读,也便会有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哈姆雷特。”朋友们,一起重温“每日一故事”,留下一句“读后感”——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感慨顿悟。好吗?
2、本文故事与“读后感·1”,均选自《故事:改变》(雪候鸟);选入时,略有删改。
——初稿于2010、9、5